|
摘要 利用由“显性质朴、隐性质朴、混合、隐性理性和显性理性”组成的科学本质评价体系,分析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科学本质的呈现方式,发现教材基本达到了科学内容与科学本质有关方面的显性整合水平。
|
|
关键词 :
科学本质,
鲁科版化学教材,
教材研究
|
|
[1] |
叶剑强,徐克. 国际科学教学研究的主题领域与热点演进——以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为例[J]. 化学教学, 2020, 42(8): 12-. |
[2] |
冯华宇,刘瑞. 影响教师科学本质观转化到课堂实践因素的文献研究[J]. 化学教学, 2020, 42(6): 13-. |
[3] |
严文法,王小梅,李彦花. 新课标视域下化学史的科学本质教育功能研究[J]. 化学教学, 2020, 42(1): 3-. |
[4] |
龚 伟,傅权嵚. 强化整体设计 凸显习题功能
——《科学探索者:化学反应》习题特色分析[J]. 化学教学, 2017, 39(2): 21-. |
[5] |
陈少博,王后雄. 中学化学教科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空无内容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为例[J]. 化学教学, 2016, 38(6): 16-. |
[6] |
任宁生,邓小丽. 科学论证视野下的科学教育教学设计模型建构[J]. 化学教学, 2016, 38(4): 14-. |
[7] |
吴俊明,张 磊. 科学本质观及其养育(下)[J]. 化学教学, 2016, 38(3): 3-. |
[8] |
张 培. 科学本质理论研究述评[J]. 化学教学, 2015, 37(5): 12-. |
[9] |
姜建文 杨小丹. 化学教材“二次开发”:层次与误区 [J]. 化学教学, 2015, 37(11): 18-. |
[10] |
邓育红 倪娟. 践行STSE 理念的德国化学教材特色研究[J]. 化学教学, 2015, 37(11): 92-. |
[11] |
魏壮伟,周 青. 基于元素化合物内容的科学本质教学模式初探[J]. 化学教学, 2013, 35(9): 1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