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前学界对技术素养的认识仍然比较模糊。尝试从哲学的视角出发对技术素养的内涵作出分析,并将其界定为:主体即人通过“意识态人工物”向“自然态物质”的投射,促使“自然态物质”转变成“人工态物质”即“物质态人工物”的程序,对主体即人本身所提出的认知与能力方面的要求。并尝试基于心理学的视角对技术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作出分析,将技术的理论素养解构为对技术本身的认知和对技术影响的认知两大部分,而将技术的实践素养解构为技术的预备能力、组建能力、定型能力和精致能力。
|
|
关键词 :
技术素养,
内涵,
内容组成,
人工物
|
|
[1] |
孙立新. 挖掘图表数据内涵组织化学教学的若干启示[J]. 化学教学, 2020, 42(4): 93-. |
[2] |
罗玛. 从科学推理到证据推理:内涵的探讨[J]. 化学教学, 2019, 41(9): 3-. |
[3] |
郭为,卢伟.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事实性知识内涵深究及教学建议——以“钠及其化合物”为例[J]. 化学教学, 2019, 41(8): 52-. |
[4] |
胡巢生. 解读“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化学内涵[J]. 化学教学, 2019, 41(2): 94-. |
[5] |
梁霄,陈凯,姚远远,白涛. 技术素养培养视角下的“电解原理的应用”[J]. 化学教学, 2017, 39(12): 33-. |
[6] |
陈 益,孙夕礼. 从电子效应谈把握《有机化学基础》的学科内涵[J]. 化学教学, 2016, 38(5): 3-. |
[7] |
刘玉荣,蒋楠. 立足技术素养的教学设计
——以“硫酸的制备与性质”为例[J]. 化学教学, 2016, 38(5): 45-. |
[8] |
孙夕礼,陈 益. 三重表征: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意义学习
——基于“硝酸”教学实践的审视和思考[J]. 化学教学, 2016, 38(4): 44-. |
[9] |
刘忠英. 刍议化学教学中的比喻艺术[J]. 化学教学, 2015, 37(3): 15-. |
[10] |
吴俊明. 技术理性是技术素养的灵魂——科学课程中的技术教育( 三)[J]. 化学教学, 2013, 35(6): 8-. |
[11] |
于 淼,骆红山,吴俊明. 科学课程中的技术教育(二)[J]. 化学教学, 2013, 35(5): 7-. |
[12] |
吴俊明;于 淼;骆红山. 科学课程中的技术教育(一)[J]. 化学教学, 2013, 35(4): 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