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期刊订阅  |  投稿指南  |  系统使用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化学教学
 
2015年 37卷 7期
刊出日期:2015-07-10

目录
   
目录
3 吴俊明
对化学语言及其教学的再认识
从多种学科看化学语言,“化学用语”只是其一部分,完备性、独立性有限,宜改称“化学(专)用符(号)”。不同领域中“表征”涵义不同。要在搞好宏观化学和微观化学教学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符号蕴涵,使符号表征成为概括、提升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重要环节。把宏观认识、微观认识和符号表征并列为3种表征方式欠妥。讨论了化学符号跟其他教学内容的关系;化学语言的教学规律、策略和方法以及当前化学用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015 Vol. 37 (7): 3- [摘要] ( 204 ) [HTML 1KB] [PDF 0KB] ( 155 )
9 许燕红,赵 爽
有效化学教学目标的标准与设计思路
建立了有效教学目标的标准,包括定位的准确度、三维的整体度、特色的鲜明度、表述的具体度、层次的合理度。针对标准提出了有效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思路,包括教学目标初步定位、三维目标建立、三维目标优化、教学目标表述等,供教育工作者参考。
2015 Vol. 37 (7): 9- [摘要] ( 119 ) [HTML 1KB] [PDF 0KB] ( 149 )
14 丁 浩
基于教材中数据处理与应用的实践探索
化学教材中涉及大量的定量数据,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厘清数据修约规则、挖掘数据隐含信息、拓展数据运用价值,以发挥数据的最大功效,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2015 Vol. 37 (7): 14- [摘要] ( 120 ) [HTML 1KB] [PDF 0KB] ( 159 )
17 李新义,陆晓萍,高建伟
新课程中学化学实验系统设计与实践研究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教材设置和教学实际不相匹配的矛盾。通过分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比较原人教版(2 0 0 3 年第一版)和现行鲁科版(2 0 0 7 年第三版)两版教材的实验设置情况,将 中 学化学实验划分为基础性实验、拓展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进行系统设计和实践研究。
2015 Vol. 37 (7): 17- [摘要] ( 115 ) [HTML 1KB] [PDF 0KB] ( 141 )
23 陈新华
基于薄弱校学生的高考化学微专题复习模式构建
——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复习”为例
对于薄弱校的学生,运用传统的复习模式教学效果不佳。复习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显示运用微专题复习模式,可以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微专题复习模式的设计、组织要针对学习基础薄弱学生的学情,合理选择和组织专题复习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周全考虑实施的注意事项。
2015 Vol. 37 (7): 23- [摘要] ( 106 ) [HTML 1KB] [PDF 0KB] ( 160 )
27 郭彦青,乔金锁
化学教学板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些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板书表达中,常出现已淘汰的化学名词、错别字、生造字等,单位、粒子、物理量、数据等的书写常有违反国家标准的现象。化学教师应是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的典范,为学生树立榜样。
2015 Vol. 37 (7): 27- [摘要] ( 124 ) [HTML 1KB] [PDF 0KB] ( 158 )
30 陈宏兆,谢兆贵
基于知识、知识间联系、思想与方法三个层面的教材分析*
——以苏教版必修 1 专题 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为例
从知识、知识间联系、思想与方法三个层面对教材进行分析,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理解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学科思想方法的引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从而使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最终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
2015 Vol. 37 (7): 30- [摘要] ( 126 ) [HTML 1KB] [PDF 0KB] ( 163 )
32 沈玉红
“爱学习模型”对化学教学的启示
——基于问题驱动,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美国教学设计专家纽曼(Delia Neuman)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首次提出了“爱学习模型”(I-LEARN Model),这是一种基于信息、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运用“爱学习模型”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学习理论”,并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来设计教学,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015 Vol. 37 (7): 32- [摘要] ( 131 ) [HTML 1KB] [PDF 0KB] ( 146 )
36 梁雪峰,束长剑
浅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品位问题
课堂教学品位很难用一把尺去衡量它的高低,不过这种差异却是一种真实的存在。高品位的课堂教学常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学生优良的品质也会在其中慢慢生长。虽说品位的高低比较抽象,难以定量化评价,但只要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真、善、美,并努力使课堂充满智慧,则必然会使课堂的品位得到提升
2015 Vol. 37 (7): 36- [摘要] ( 131 ) [HTML 1KB] [PDF 0KB] ( 148 )
39 孟献华,倪娟
科学与常识:基于生活关联的化学教学设计
——以初中“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为例
科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教育理念已被理科教师广泛接受,但具体教学设计中面临了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择、学科知识考证、科学观念形成以及教学情境创设等诸多难点。对一次网络公开课教学研讨中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加以评价,为今后相关主题教学设计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典型性案例。
2015 Vol. 37 (7): 39- [摘要] ( 184 ) [HTML 1KB] [PDF 0KB] ( 173 )
44 何翔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
——以“离子反应”为例
翻转课堂的实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离子反应”一 课为例 ,借助手持技术,依自主学习 、整理收获、展示交流、布置预习的思路,实施翻转课堂模式。问卷调查显示,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效果较好。
2015 Vol. 37 (7): 44- [摘要] ( 224 ) [HTML 1KB] [PDF 0KB] ( 151 )
48 殷志忠
合理设计学习进程   体现知识发展规律
——关于复分解反应进行条件教学的研究与讨论
“复分解反应进行条件”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之一,其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后续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本文对“复分解反应进行条件”学习的困难作了成因分析,据此提出:在实际教学中应依据学情,合理设计学习进程,体现知识发展规律,减少学习障碍,为后续学习作好初步准备。
2015 Vol. 37 (7): 48- [摘要] ( 139 ) [HTML 1KB] [PDF 0KB] ( 137 )
51 林志勤,李桂林,李国兴
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趣味实验设计
借鉴并整合了互联网上“大象牙膏”与“镁在干冰中燃烧”两个实验视频的内容,设计了镁在二氧化碳泡沫中燃烧的实验。借用洗洁精的助力以及盐 类 的 水 解 反应,获得大量的二氧化碳泡沫参与镁条的燃烧反应。实践表明,新的实验设计提升了该实验的趣味性、观赏性、可操作性与安全性。
2015 Vol. 37 (7): 51- [摘要] ( 145 ) [HTML 1KB] [PDF 0KB] ( 156 )
54 徐建飞,张 平,杜淑贤
制备氢氧化亚铁实验方案再探究
按教材实验,通过溶液反应得到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往往由白色逐步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为能合理解释该实验现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了探究及改进。结果表明:用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亚铁,新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溶液中亚铁离子而显示灰绿色。采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亚铁(使溶液中没有过量Fe2+)和水浴加热(促使过量 Fe2+水 解)的方法,使得到的氢氧化亚铁是白色絮状沉淀。
2015 Vol. 37 (7): 54- [摘要] ( 133 ) [HTML 1KB] [PDF 0KB] ( 144 )
57 周正祥,韩丽华,杨加根
“氢气制取及性质验证”家庭趣味实验的设计
针对教材中“氢气的制取及性质验证”实验的存在不足进行了改进设计。采用大注射器作为制取氢气的反应装置,低泡洁厕液和废旧电池上锌片作为反应药品,眼药水瓶用于收集氢气进行验纯,粗针头作为燃烧尖嘴管,附有打火机点火器的小注射器作为不纯氢气爆炸装置,自制酒精打火机作为热源等,设计成便于学生做的家庭趣味实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简单,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操作简易、安全、成功率高且实用;所有实验完成仅需要 4 分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5 Vol. 37 (7): 57- [摘要] ( 137 ) [HTML 1KB] [PDF 0KB] ( 136 )
64 夏立先
对铜与浓硫酸反应溶液呈绿色的实验探究
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思考及实验探究,排除了多种可能,最后找到了铜与浓硫酸反应溶液呈绿色的原因,即铜表面含有氯元素。这个实验结果超出许多人的预料,它告诉我们不可忽视实验原料(试剂)的纯度对反应的影响 。
2015 Vol. 37 (7): 64- [摘要] ( 161 ) [HTML 1KB] [PDF 0KB] ( 159 )
66 吴孙富,陈国雄
蒸馏烧瓶中上下温度存在差异的原因探析
经实验探究指出,蒸馏烧瓶中上下各处温度存在差异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传热导致了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降低了温度,二是温度计水银线受热的长短不同;实验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持平;提出了四条降低蒸气测定温度与蒸气实际温度间误差的建议。
2015 Vol. 37 (7): 66- [摘要] ( 105 ) [HTML 1KB] [PDF 0KB] ( 148 )
68 张章录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机选择的实验探究
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借助手持技术的数字化实验手段证实了“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排出的气体中氧气浓度仅为 28.7% 左右。结合氧气性质的实验,探讨并确认了“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后 25 秒左右才是排水法收集氧气最适宜的时机。
2015 Vol. 37 (7): 68- [摘要] ( 103 ) [HTML 1KB] [PDF 0KB] ( 137 )
71 夏时君,周小凡,黄文军
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计算的命题取向及教学策略
以化学计算考查为研究对象,将近5 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为素材,从考核要求 、考查点面 、运算难度、考查形式和考查角度5 个维度分析计算试题的命题特点及取向,并提出化学计算问题突破的 3 个教学策略和关注点。
2015 Vol. 37 (7): 71- [摘要] ( 121 ) [HTML 1KB] [PDF 0KB] ( 150 )
75 吴朝辉
基于 Fe3+与 SO32-反应实验探究题的证伪与改编
对一道以 Fe3+与 SO32-反应为素材的探究题提出质疑,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证实试题中的实验设计存在科学性错误,并对试题中的实验设计的改编提出了修改意见。
2015 Vol. 37 (7): 75- [摘要] ( 287 ) [HTML 1KB] [PDF 0KB] ( 140 )
78 闵云泽
抓住关键,简化分析,巧解工艺流程题
阐述了工艺流程的一般范式与关键,通过3 个典型案例分析指出,抓住关键进行简化分析,可以巧解工艺流程题,并将工艺流程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呈现,为解析工艺流程题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2015 Vol. 37 (7): 78- [摘要] ( 145 ) [HTML 1KB] [PDF 0KB] ( 118 )
81 陈 波,邓 仪
利用盐类水解程度判断弱酸酸性强弱之辨析
利用等浓度弱酸盐溶液的 pH 判断弱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进而证明对应弱酸酸性强弱,此方法仅适用于一元弱酸盐或多元弱酸正盐。多元弱酸酸式盐溶液的 pH 由于受到水解与电离的双重影响,不适宜作为多元弱酸酸性比较的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变量控制”角度理解“越弱越水解”规律的理论依据和掌握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2015 Vol. 37 (7): 81- [摘要] ( 111 ) [HTML 1KB] [PDF 0KB] ( 136 )
83 赵淑梅
化学用语书写中易错问题的成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特有的化学语言,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通过教学实践,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个层面分析了学生化学用语中容易出错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2015 Vol. 37 (7): 83- [摘要] ( 135 ) [HTML 1KB] [PDF 0KB] ( 142 )
86 胡永才
对“化学平衡移动”的认识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和“化学反应方向”都属于化学热力学研究范畴。而一个反应在条件一定时只有一个热力学方向。对于一个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改变影响其平衡的一个条件时,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其移动的方向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化学平衡的移动是一个过程,可以根据化学反应等温式,利用K与Q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015 Vol. 37 (7): 86- [摘要] ( 134 ) [HTML 1KB] [PDF 0KB] ( 151 )
89 朱碧雯|包朝龙
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活化能”概念的误区
——基于 2011 年海南省一道高考题的思考
通过 2011 年海南省一道化学高考题,分析高中阶段学生在学习活化能概念时易走入的误区,探讨高中阶段接触的反应的温度效应和活化能类型,比较三个版本的高中教材对活化能的定义,提出在相关概念教学及命题时的希冀,以期帮助教师和学生正确理解活化能的概念。
2015 Vol. 37 (7): 89- [摘要] ( 138 ) [HTML 1KB] [PDF 0KB] ( 159 )
92 钱 胜
例谈初中化学离子教学的补遗
由于教材中对离子的相关知识语焉不详,因而部分初三教师对离子及离子(共价)化合物的认识还存有误区。从离子(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及判断方法入手,针对一线教师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诠释;并对离子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2015 Vol. 37 (7): 92- [摘要] ( 130 ) [HTML 1KB] [PDF 0KB] ( 158 )
94 刘 瑞,张甜甜,秦丽丽,肖春琳
燃烧法分析有机物中的碳和氢
有机物从人类发现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要想研究有机物,首先必须要知道该物质是由什么元素和按怎样百分比组成的,这就需要进行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18 世纪晚期到 20 世纪早期,化学家们通过燃烧有机物,测定燃烧产物中水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实现了有机物较为精准的定量分析,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2015 Vol. 37 (7): 94- [摘要] ( 178 ) [HTML 1KB] [PDF 0KB] ( 155 )
化学教学
 

编辑部公告

 
· 《化学教学》入选最新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 欢迎订阅2024年《化学教学》
· 关于投稿系统使用中浏览器兼容问题的说明
· 关于“微粒运动实验的新设计”一文的通告
· 《化学教学》开通微信啦!
· 编辑部暑假期间工作安排
· 作者看校样操作说明
· 网上采编系统作者使用手册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友 情 链 接

 
· 化学教学-中国知网
· 中国知网
· 化学教学-龙源期刊网
·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化学教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