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结构决定性质”是化学学科核心观念,是最具化学学科特征的思维方式。建构“结构决定性质”核心观念能够精简凝练教学内容,提升知识结构化水平,增进对学科本原性问题的理解,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结构决定性质”核心观念的建构要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规划,深入研究和挖掘教学内容,科学设计观念建构教学流程,积极利用评价引导学生建构观念。
基于ADI技能七要素分析框架,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探究活动进行检视。研究发现,大部分探究活动能较完整地融入ADI技能,但“反思”要素略有缺失。ADI技能要素在人教版教科书探究活动中整体以水平2的层次呈现,选择性必修教科书与必修教科书相比,“证据”要素的水平得到提升,其余技能要素水平并无差异。
现有化学教材图像研究工具缺乏系统分析教材图像视觉元素和构图原则的视角。基于视觉语法理论,设计符合高中化学教材图像特征的图像分析工具,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的图像为例加以说明,最后提出工具使用建议。
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提取中学理科教师教科书素养模型的构成要素,运用德尔菲法对模型要素及其内涵进行修订,建构起一个由教科书观念、教科书理解能力、教科书实践能力和教科书评价能力4个一级要素以及12个二级要素构成的中学理科教师教科书素养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对模型进行实证应用,探查和分析了中学理科教师教科书素养的水平现状和组群差异,为促进理科教师教科书素养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模型与建模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元素,也是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但在模型的应用过程中容易形成因“过分依赖建模”而导致的“定势思维”。以原电池模型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对原电池模型要素进行分析,进而识别出原电池模型变量,完善对原电池模型的认知,形成对原电池的系统化、本质化、全面化认识,以此使学生建立模型变量的认知,发展学生的“模型认知”素养。
微项目化学习基于真实情境,生发驱动性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建构概念,发展迁移、创新思维。学习过程中具有真实性、进阶性、挑战性的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是关键。依托若干个微项目案例,阐述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思路、实施策略及实践反思,以期对指向核心概念的科学微项目化学习有所启示。
表现性评价指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评价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评价方式。 以“从暖宝宝废渣中提取赭红”为例,分析如何确立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目标,师生联动设计以项目为基础的表现性任务,开发基于学生表现和成果展示的评分规则,并对表现性评价方式和传统评价方式对学生知识、能力、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比较。
以新教材实验活动为基础,通过“3xn”教学模式构建“问题-活动-评价”主线,利用开放式球棍模型和自制教具,突破碳原子成键特点教学的重难点问题,驱动学生在搭建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内化,培养模 型认知的核心素养。通过课堂效果的评价,对模型搭建活动和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基于化学学科理解的视角,以“电解合成乙醛酸”为载体开展“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的复习教学,充分体现电解技术在化学有机合成中独特的应用价值。通过真实生产情境的实践探索,促进学生在“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核心概念的认识中实现结构化思维的提升,最终达到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以北京版初中化学教材“常见的液体——水”单元知识为载体,设计主题为“大运河水的净化与元素组成研究”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探索大概念引领的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以激发学生对新授课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整合多学科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核心素养。
以“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单元复习课为例,分析单元教学内容,提炼核心概念。选取“稀有气体”化学史情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梳理课堂问题、建构教学框架、围绕“位”” “构” “性”的三维认知模型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表明,基于化学史情境开展单元复习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针对“燃烧条件”探究实验在安全、成功率及实验效果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方案:首先,选用无毒环保 的蜡烛与火柴替代白磷和红磷,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其次,引入燃烧匙作为燃烧平台,巧妙地将火柴头和火柴梗分隔于两个燃烧匙中,优化燃烧效果;最后,用传感器监测记录氧气含量与温度变化的数据,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催化剂浓度是决定反应速率非常重要的因素,实验通过设计Cu 2+与不同配体进行作用后形成的不同催化剂浓度,在对过氧化氢-鲁米诺发光体系催化过程中产生不同强度和时长的荧光,从而展现Cu 2+与不同配体之间的配位平衡。
制作简易的燃料电池是高中化学学生必做实验之一。针对现行教材中该实验和文献中若干改进实验存在的不足,结合双液原电池相对于单液原电池,在能量转化效率和提供持续稳定电流方面具有的显著优势提出新的改进方案。通过调整盐桥中琼脂的黏稠度和盐桥的长度分别改进了氢氧燃料电池和乙醇燃料电池。新的改进实验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电流持续且稳定。
对乙醇催化氧化实验进行再改进,证明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产物中含有乙醛、乙酸和二氧化碳。通过该实验打破了乙醇催化氧化产物只有乙醛的认知,培养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对Mg(OH)2与Fe(OH)3、BaCO3与BaSO4、AgCl与AgI三组难溶物之间的转化反应进行实验探究,借助数字化传感器分别测定体系中的pH、电导率和电势的变化,将三组体系中难溶物之间的转化过程通过数据曲线的变化进行直观呈现,判断三组沉淀之间能否转化以及相互转化的方向,解决了现行高中教材实验中这三组沉淀转化步骤繁杂且耗时长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从微观上理解沉淀溶解平衡。
以2022-2024年7套全国卷有机综合题为例,从命题思路、核心素养、学科能力、必备知识维度,对7套全国卷试题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基于有机化学综合题中的重难点构建相应的解题模型,阐释如何利用原型和规律综合推理突破难点,以期为有机综合题的教学和复习提供借鉴。
在比较高中化学三版教材以及广泛借鉴专业书籍、学术论文的基础上,提出乙烯制备实验和石蜡油分解实验的优化方案,建议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和现实条件灵活进行实验教学,拓展介绍乙烯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的相关知识;考虑到知识的准确性和学生的学情,建议对乙烯结构中的键角进行更正说明。
编辑部公告
下载中心
友 情 链 接
版权所有 © 2011《化学教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