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期刊订阅  |  投稿指南  |  系统使用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化学教学
 
2016年 38卷 3期
刊出日期:2016-03-01

目录
   
目录
3 吴俊明,张 磊
科学本质观及其养育(下)
要对科学作深入的了解,必须从了解科学本质观开始。介绍了科学的各种界定及分界标准;讨论了科学的本质及其
历史概括、科学本质观的分类和结构,以及科学本质观养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科学本质观的养育不能孤立地进行。精心设
计科学本质养育的内容和过程、改进养育的实施策略、提高教师的科学哲学修养、同步培养科学精神和品性等是搞好科学本
质养育的基本策略。
2016 Vol. 38 (3): 3- [摘要] ( 97 ) [HTML 1KB] [PDF 0KB] ( 187 )
9 陈佳阳
中学化学跨学科教学研究评述
化学跨学科教学是以化学为中心学科,其他学科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从化学跨学科教学的概念、意义与实施三方面对现阶段的中外化学跨学科教学的研究进行总结。认为中学化学跨学科教学应兼具育人价值与教学价值,同时发现现阶段教学实施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教学内容选择狭隘、教学活动手段单一等。通过存在问题的分析,对我国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2016 Vol. 38 (3): 9- [摘要] ( 102 ) [HTML 1KB] [PDF 0KB] ( 196 )
13 陈风雷
教师应该这样做研究*——由一篇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所获得的启示
《化学教学》杂志发表的陆军老师《“教学即研究”的现实困境与改进对策》一文引用了11 项参考文献,这些参考文献的来源与构成等情况启示我们,教师做研究应该从广泛阅读、系统思考和立足自身等几个方面做起。
2016 Vol. 38 (3): 13- [摘要] ( 130 ) [HTML 1KB] [PDF 0KB] ( 166 )
16 陆庭銮
化学教材编排的调整及对化学教学的启示——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 3 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为例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内容在继承传统教材的基础上有所调整与变化。从化学教材编排的具体调整与变化分析入手,结合实例阐述涉及知识呈现的阶段性等 3 个方面的调整与变化的原因,继而探讨由调整与变化引发的包括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展开教学等 3 个方面的教学启示,以供教学时参考。
2016 Vol. 38 (3): 16- [摘要] ( 100 ) [HTML 1KB] [PDF 0KB] ( 177 )
19 韩水霞,王喜贵
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关于烃的衍生物的衔接性分析——以“醇、酸、醛”为例
以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醇、酸、醛”知识内容为研究对象,从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编写特点来分析该部分内容的衔接,体现出内容广度增加、知识深度提高、前后关联及活动要求的变化等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把握内容深广度、合理运用学习方法等教学建议。
2016 Vol. 38 (3): 19- [摘要] ( 87 ) [HTML 1KB] [PDF 0KB] ( 191 )
23 卢师焕,周 青
基于流程图法测查高中生化学认知结构——以“醛”为例
运用流程图法测查高二学生“醛”的认知结构。定性和定量分析表明,学生的认知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学优生较其他学生认知结构完善;相关性数据显示,学生的测试成绩与认知结构变量的广度、丰富度密切相关,与整合度、错误描述和信息检索率不相关,与信息处理策略的描述、比较对比、解释密切相关,与定义和情境推理不相关。
2016 Vol. 38 (3): 23- [摘要] ( 92 ) [HTML 1KB] [PDF 0KB] ( 185 )
29 黎良枝,王 英
中学化学“物质检验”的学段要求与科学探究目标的落实
海市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较好地实现了两个学段在“物质检验”实验内容和技能的衔接。高中化学“物质检验”是在初中化学“物质检验”的基础上由宏观物质的检验走向离子或者官能团的检验,探究方法与过程由简单到复杂。落实科学探究目标的过程应该具有探究性、开放性与实践性,要提高学生探究的自主性。
2016 Vol. 38 (3): 29- [摘要] ( 86 ) [HTML 1KB] [PDF 0KB] ( 167 )
34 侯 帅,王后雄
中学化学课堂学习疲劳成因及对策研究
过度学习导致疲劳是教育畸变的结果,化学学习疲劳现象非常普遍,给化学教学带来很大困扰,甚至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化学学习疲劳的成因复杂,从学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主要有:化学学习负荷过重、化学学习难度偏大、化学教学形式单一、化学学习品质不良和外界环境压力过大。缓解化学学习疲劳要立足学习过程,优化化学教育系统,主要措施有:建设积 极 班 级 文 化 ,激 发 化 学 学 习 兴 趣;切实立足科学素养,降低学习认知负荷;重组化学学习内容,降低学习内容难度;突出学生问 题 意 识 ,优 化 化 学 课 堂 教 学;培养良好学习品质,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学校带动家庭减压,建立联动互助机制。
2016 Vol. 38 (3): 34- [摘要] ( 112 ) [HTML 1KB] [PDF 0KB] ( 183 )
38 刘 军
高三理科美术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介绍近两年在高三理科美术班实施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确立知识专题”、“知识专题细化”、“错误量化”和“兵教兵”等教学方法,帮助理科美术生在短时间内较快提高化学素养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
2016 Vol. 38 (3): 38- [摘要] ( 130 ) [HTML 1KB] [PDF 0KB] ( 184 )
42 于鹤伟
构建基于问题的科学思维课堂
科学思维的核心是科学问题。科学课应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勇于发现,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链:情境化的问题链有利于体现化学专题复习课的整体性,导读型的问题链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诱导型的问题链则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有作用,逆向问题链在习题解答方面有突出的效果。
2016 Vol. 38 (3): 42- [摘要] ( 90 ) [HTML 1KB] [PDF 0KB] ( 171 )
45 卢国田,杭亚萍
基于化学学科观念的化学课堂教学——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为例
试图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例,说明基于化学学科观念的化学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分别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究活动的实施和化学问题解决等方面予以阐述。
2016 Vol. 38 (3): 45- [摘要] ( 135 ) [HTML 1KB] [PDF 0KB] ( 215 )
49 毛东海
统筹知识、方法和观念三层面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以“高二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复习”为例
提出了教学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以“高二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为例,总结了在体现统筹 知 识 、方 法 和 观 念“三个层面”教学内容上的若干想法和做法。
2016 Vol. 38 (3): 49- [摘要] ( 119 ) [HTML 1KB] [PDF 0KB] ( 194 )
53 苗亚宁
基于元素观的“二氧化硫性质”的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元素观”是化学教育的核心观念之一,充分理解元素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以“二氧化硫性质”这一教学内容为基点,以元素观为核心观念,进行“二氧化硫性质”的课堂教学设计。
2016 Vol. 38 (3): 53- [摘要] ( 101 ) [HTML 1KB] [PDF 0KB] ( 176 )
57 杨国萍,齐俊林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测定实验的新设计
现行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误差较大且污染空气,教 学 效 果 很 不 理 想。为 此 ,利 用 玻 璃瓶、燃烧匙、粗铜丝、蜡烛和烧杯等器材,通过精心设计、巧妙组合,制成了简单易行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测定实验装置”,不仅使教材中原实验方法存在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016 Vol. 38 (3): 57- [摘要] ( 106 ) [HTML 1KB] [PDF 0KB] ( 180 )
60 李德前 ,魏 海
有色物质在水中扩散实验的新设计
在现行初中化学、物理、科学等教科书中,根 据 某 些有色物质在水中扩散的实验和生活现象,从而得出“微粒不断运动”的推论并不够严谨。为了克服重力场和密度差的干扰,利用弯曲形状容器(如 U形管、V 形管、连通器等),选用密度大于水的有色易溶物质,对“有色物质在水中的扩散”实验进行了改进。通 过有 色 物 质 在 水 中 向 下 分 散 、向 上 扩 散 的实验现 象 ,可以合理地得出“微粒不断运动”的结论。
2016 Vol. 38 (3): 60- [摘要] ( 142 ) [HTML 1KB] [PDF 0KB] ( 171 )
64 黄图伦
镁和稀盐酸反应异常现象的探究
对足量镁和稀盐酸反应出现灰白色浑浊的异常现象进行探究,提出沉淀成分可能为氯化镁、细颗粒镁粉或氢氧化镁等多种假说;最终实证分析认定,固体产物是不同化学组成的碱式氯化镁的混合物。经此探究得出的启示是:(1)教材中镁与酸的实验选用稀硫酸的做法是合理的,实际教学中不宜随意更换;(2)实验教学应充分利用好异常现象这一资源,设计开展学生参与的交流和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层次发展。
2016 Vol. 38 (3): 64- [摘要] ( 98 ) [HTML 1KB] [PDF 0KB] ( 172 )
67 周文元
对常压过滤教学的若干补遗
从漏斗和滤纸的选择、过滤器的制作以及玻璃棒的放置等四个方面对中学阶段常压过滤的实验教学进行了补充说明。提 出应规范和统一中学和高校教材中标准型漏斗的配图;四折法折叠滤纸,第一次折叠时错开折叠更科学;依据国内高校和日本的实验文献对滤纸的放置方法对过滤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验证明:使用颈口直径 3~5mm 的漏斗可有效提高过滤速度;若使用颈口直径 8 ~10 m m 的漏斗时,需将滤纸锥角做大,保证锥体上部紧贴内壁不留气泡,即可有效提高过滤速度。
2016 Vol. 38 (3): 67- [摘要] ( 103 ) [HTML 1KB] [PDF 0KB] ( 188 )
70 李旭娃
实验室化学药品的缓冲式保护
试剂瓶封闭不严,是造成很多化学药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气体流动的量越多,化学药品变化的程度就越大。针对气体的流动,设置了限制气体流动的缓冲区,引入了缓冲式保护措施。无论是自身易分解的化学药品还是由外部气体引起变化 的 药 品 ,都 可 以 采 取 缓 冲 式 保 护 。
2016 Vol. 38 (3): 70- [摘要] ( 84 ) [HTML 1KB] [PDF 0KB] ( 192 )
73 任 峰,张典俊,郭孝兵
运用手持技术探究银氨溶液的成分
从理论推导和实验探究两个方面 , 对硝酸银溶液与氨水反应制得的银氨溶液的碱性和主要成分进行了探讨,证明用该方法配制出来的银氨溶液呈弱碱性,其溶质主要成分不是 Ag(NH3)2OH,而应是 Ag(NH3)2NO3
2016 Vol. 38 (3): 73- [摘要] ( 105 ) [HTML 1KB] [PDF 0KB] ( 154 )
76 叶望尧,吴文中
电解氯化亚铁溶液的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
从热力学及动力学两个角度分析电解 FeCl2溶液中阴、阳离子放电的可能性,并通过改变电解的电压、溶液 pH 和电解质浓度,探究电解 FeCl2溶液阴、阳极电极反应的可能情况。得出阴极还原反应:Fe2+优 先 得 电 子 析 出 银 白 色 金 属 铁 ,而H+得电子析出 H2与溶液 pH 和电解电 压 有 关 ;阳 极 氧 化 反 应 :F e2+优先失电子氧化为 Fe3+,而 C l-失电子与电解电压有关的结论。
2016 Vol. 38 (3): 76- [摘要] ( 126 ) [HTML 1KB] [PDF 0KB] ( 166 )
79 刘志华,谢洁纯,罗俏芳
SOLO 分类理论在评价化学平衡画图题中的应用
依据 SOLO 分类理论,通过研究学生对一道化学平衡画图题的回答,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层次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化学平衡画图题的回答能反映出学生图像、文字、化学知识三者间的结构水平。教师可根据质量分析表格设计和开展教学,指导学生准确了解自己学习的质量和认知水平。
2016 Vol. 38 (3): 79- [摘要] ( 118 ) [HTML 1KB] [PDF 0KB] ( 179 )
82 张新中
例析“三步法”完成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针对现有资料上介绍的一些有关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方法难以被中学生掌握的情况,介绍了一种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新方法——“三步”法。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运用该法进行有机 合 成 路 线 设 计 的 步 骤、关 键点,中学生该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和题给信息在“三步”内实现原料到目标有机物的转化。该方法便于被中学生理解掌握,且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016 Vol. 38 (3): 82- [摘要] ( 142 ) [HTML 1KB] [PDF 0KB] ( 131 )
87 刘 艳
例析有变价元素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介绍了如何将归一法和双线桥法结合使用,配平有变价元素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提出配平时先观察参与反应的同种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确定变价元素,合理“归一”,再用双线桥法配平“归一”后的方程式,最后检查整理,配平反应方程式。该方法不仅能简洁、准确地配平反应方程式,而且可以方便地求解方程式中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电 子 转 移 数 。
2016 Vol. 38 (3): 87- [摘要] ( 100 ) [HTML 1KB] [PDF 0KB] ( 161 )
92 朱庆斌
框图法书写混合溶液质子守恒式的改进
经研究有关文献发现,运用框图法书写共轭酸碱体系混合溶液的质子守恒式时,需 选 择 2 个 参 考 基 准 再 加 合,其过程相当繁杂。通过分析框图法,找到了书写质子守恒式的关键,并作了改进。讨论了共轭酸碱对在一个基准状态下列出质子守恒式的书写思路。设计了假定溶液酸碱性为前提的简化书写步骤,并指出改进后的框图法也可选择非主要存在的粒子作为基准。另外,还介绍了一种适用于任意浓度共轭酸碱体系混合溶液的处理方法。
2016 Vol. 38 (3): 92- [摘要] ( 101 ) [HTML 1KB] [PDF 0KB] ( 180 )
94 吴孙富,秦 丽,张圣涛
对“元素消去法”配平方程式有关问题的商榷及建议
肯定了“元素消去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新颖性及其在实际配平中的应用。指出了文献在配平中随意认定化合价的错误并分析了出现错误的原因,简要说明了有机物中元素化合价的确定方法。对几例无机及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作了配平和解析,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元素消去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的基本原理和配平步骤。
2016 Vol. 38 (3): 94- [摘要] ( 102 ) [HTML 1KB] [PDF 0KB] ( 204 )
化学教学
 

编辑部公告

 
· 《化学教学》入选最新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 关于投稿系统使用中浏览器兼容问题的说明
· 《化学教学》开通微信啦!
· 欢迎订阅2025年《化学教学》
· 关于“加拿大化学课程资源介绍及启示”一文的通告
· 编辑部暑假期间工作安排
· 作者看校样操作说明
· 网上采编系统作者使用手册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友 情 链 接

 
· 化学教学-中国知网
· 中国知网
· 化学教学-龙源期刊网
·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化学教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