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期刊订阅  |  投稿指南  |  系统使用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化学教学
 
2016年 38卷 1期
刊出日期:2016-01-09

目录
   
目录
3 吴俊明
课例研究及其改进
课例研究的内涵;课例研究在我国的形成、发展、现状、价值以及问题。课例研究是学科教学研究的必要手段和方式。要搞好课例研究,首先要提升对课例研究的认识,做好整体规划,其次要分类设计好研究纲领,按照合理的程式进行,力求实践跟理论相结合,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活动,加强对课例研究的究。此外,还需要有适当的政策驱动和支持。
2016 Vol. 38 (1): 3- [摘要] ( 179 ) [HTML 1KB] [PDF 0KB] ( 169 )
8 胡志刚,蔡奕津,陈 键
论熵理论视域下的化学教学
熵理论已由最初的“熵增原理”发展到耗散结构等一系列理论体系,并且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研究领域所 借鉴。化学教学过程也遵循着运用熵理论的耗散结构“低级有序——混沌无序——高级有序”规律,体现出开放系统、创设非 平衡态、引入涨落、运用非线性的作用。为优化化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域。
2016 Vol. 38 (1): 8- [摘要] ( 87 ) [HTML 1KB] [PDF 0KB] ( 173 )
13 张新宇
作业设计质量要求:导向性与操作性的整合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作业设计质量要求研制中存在整合视角缺乏、操作性欠缺、实证依据不足等问题。在全面分析作业功能视角下的作业设计质量要求、作业设计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业设计质量各要素对于作业效果的影响的基础上,分别针对课时作业和单元作业,提出目标针对性、内容科学性、类型多样性、难度合理性、时间适当性、完成选择性等作业质量要求。提出如何应用作业设计质量要求评价作业质量、如何构建有助于设计高质量作业的技术路径、如何开发高质量的新型作业题等仍然值得研究的问题。
2016 Vol. 38 (1): 13- [摘要] ( 120 ) [HTML 1KB] [PDF 0KB] ( 162 )
18 张四方,李广洲
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结构的调查与分析
学习归因是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基本动因,它为中学生提供了利用过去学习经验来指导当前化学学习行为的机制。研 究调查了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结构的整体现状,揭示了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结构的差异性来源和发展性特征,为中学生化学学 习归因转化和化学学困生转化提供了依据并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能力的调查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参考价值。
2016 Vol. 38 (1): 18- [摘要] ( 133 ) [HTML 1KB] [PDF 0KB] ( 164 )
23 江合佩
高中化学“翻转课堂”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针对厦门高中化学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存在“翻转”时机、内容、课型不对,造成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实 时互动和生生互动、缺乏教学生成性,未能发挥翻转课堂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性、个性化学习的优势的现状,提出纠正前科学概 念、加强初高中衔接,从系统论、方法论的视角学习化学的三种教学对策。
2016 Vol. 38 (1): 23- [摘要] ( 119 ) [HTML 1KB] [PDF 0KB] ( 185 )
29 田长明
四则小故事的启示 ——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选择”
:从“丰子恺说‘丰’”、“换一种思路”、“养牛之道”、“学会取舍”四则小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入手,阐述了在化学教学 中要学会选择合理的知识情境、恰当的实验方法、多元的问题设计和合适的解题技巧。
2016 Vol. 38 (1): 29- [摘要] ( 97 ) [HTML 1KB] [PDF 0KB] ( 175 )
33 王雪艳,赵冬云
应用课堂教学观察表改进教学实践的研究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对照实验,采用不同教龄、不同课型的同课异构的方法,验证使用“课堂教学观察表”进 行听评课的效果,并考察该观察表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为专业的听评课提供参考。
2016 Vol. 38 (1): 33- [摘要] ( 117 ) [HTML 1KB] [PDF 0KB] ( 134 )
38 经志俊,刘江田
基于“教- 学- 评一致性”的高三二轮复习备课策略* ——以江苏高考热点“限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推断”为例
基于“教- 学- 评一致性”的原则,依据高三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以江苏高考测试热点“同分异构体推断”为例, 提出“备考点——精析考题,明确考什么,知道怎么考”、“备学情——前测摸底,找准知识盲点,探明能力洼地”、“备目标—— 三维一体,界定学习任务,明确评价依据”、“备内容——增减有据,精减陈述性知识,优化程序性知识”、“备流程——讲练融 合,活动引领建构,评价促进提高”的备课策略。
2016 Vol. 38 (1): 38- [摘要] ( 179 ) [HTML 1KB] [PDF 0KB] ( 176 )
41 严西平,倪 娟
“钢铁冶炼中的科学风险”主题式教学及点评
为促进初中生认知科学风险、发展风险决策能力,结合初中化学教材“钢铁冶炼”的内容,尝试了主题式“风险教育” 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认知- 评估- 决策”整体推进的教学策略。
2016 Vol. 38 (1): 41- [摘要] ( 145 ) [HTML 1KB] [PDF 0KB] ( 166 )
45 葛珊珊,严济良
用指导发现法为共学共研困难课题“保驾护航”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复习课教学设计
指导发现法是教师指引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通常认为它只适合新知识教学。通过讨论和实 践尝试,证明指导发现法不但也适用于复习教学,而且可以为学生共学共研困难课题起“保驾护航”作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专题复习含有弱电解质电离、盐类水解、沉淀溶解平衡三大知识难点,学习要求较高,从情境创设、问题设计、组织形式和环境 支持等方面介绍了该课例的教学设计。初步总结了用指导发现法支持共学共研的经验。
2016 Vol. 38 (1): 45- [摘要] ( 146 ) [HTML 1KB] [PDF 0KB] ( 174 )
49 王程杰
燃烧条件“3+1”
:中学化学教材讲的燃烧条件就3 条:可燃物、助燃物、着火点,但为何蜡烛抽掉烛芯就无法正常点燃,工业酒精中 要加入甲醇、方糖要沾上点香烟灰才能引燃;铁钉烧红后伸入氧气瓶中为何不见火星四射;民间“打铁花”表演为何一定要把 通红的铁水打成碎末才能见到满天火星飞舞的壮观景象;粉尘爆炸实验又点火又喷粉为何常常失败;锅内大豆油起火时在火 上浇油为何把火给浇灭了;为何教材上只安排氢气而不安排甲烷的爆鸣实验;氢氯爆鸣实验中氢、氯两气的体积比为何要选1:2 等等。解答这些问题仅凭上述3 条很难自圆其说,很多燃烧“异象”和燃烧实验背后隐含着燃烧的第4 项条件,这第4 项燃烧 条件又因燃烧类型的不同而变化多端。对这些中学化学教师应该知其所以然。
2016 Vol. 38 (1): 49- [摘要] ( 133 ) [HTML 1KB] [PDF 0KB] ( 175 )
55 伍 强
鉴别甲酸根离子实验的研究
:设计了用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鉴别甲酸钠的实验,实验没有生成银镜、红色沉淀。设计了用添加氢氧化钠的银 氨溶液鉴别甲酸钠的实验和不加甲酸钠的空白对照实验,实验均生成光亮的银镜,但反应液中未检测到碳酸根离子。故认为银 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与甲酸钠均不能反应,由此得出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均不能鉴别甲酸根离子的结论。同时提出在教 学中,我们必须遵循这一实验事实,切不可误导学生。
2016 Vol. 38 (1): 55- [摘要] ( 141 ) [HTML 1KB] [PDF 0KB] ( 180 )
58 杨香涛,朱冬萍
基于手持技术的燃煤烟气脱硫效率实验探究
利用SO2 含量测定传感器,对空气中、燃煤直接燃烧后及在燃煤中添加碳酸钙或碱石灰再燃烧后所排放的烟气中 SO2 的含量进行研究,得出了不同实验下SO2 的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同时根据曲线图分析得出了相同条件下碱石灰较碳 酸钙的脱硫效率更高这一结论,并阐述了手持技术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启示作用。
2016 Vol. 38 (1): 58- [摘要] ( 116 ) [HTML 1KB] [PDF 0KB] ( 167 )
61 于永民
简易镁燃料电池教具的制作与应用
介绍了用金属镁、碳棒、透明塑料盒等材料组装成的镁燃料空气电池教具及制作。利用该教具,加入自来水能够 给数字式电子表供电,加入盐水能使小功率电动机正常运转。实践表明,该教具应用于化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 趣和激活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同时还能增强学生STSE 意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
2016 Vol. 38 (1): 61- [摘要] ( 139 ) [HTML 1KB] [PDF 0KB] ( 160 )
64 谢丹敏,杨玉琴
二氧化碳制取与系列性质实验装置的设计
:针对初中化学各种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系列性质实验存在的反应不可控、药品用量大、耗时长、成 功率低等问题,从演示实验的科学性与可视化出发,通过将自制实验装置与常规实验仪器相组合,设计了一套集二氧化碳制取、 理化性质于一体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现象明显,耗时少,成功率高。
2016 Vol. 38 (1): 64- [摘要] ( 125 ) [HTML 1KB] [PDF 0KB] ( 173 )
67 朱玉忠,李德前
探究微粒运动实验的新设计
利用废旧的日光灯玻璃管,设计了“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分子运动现象”和“空管生烟”三个探究微粒运动 的实验。新设计的实验,现象明显、刺激有趣、绿色节俭,充分说明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微粒运动速率加快、氨分子 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既可以作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又能满足 学生的探究实验需求。
2016 Vol. 38 (1): 67- [摘要] ( 142 ) [HTML 1KB] [PDF 0KB] ( 153 )
69 王发应
氨与氯化氢反应的定量实验设计
:针对教材中氨与氯化氢反应实验现象不明显、易造成环境污染等不足,利用医用注射器进行创新设计,不仅解决了 教材实验方法存在的不足,还将原来的定性实验从定量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同时,将实验的功能进行了拓展,使其具有验证“分 子运动”、“阿伏伽德罗定律”和“气体扩散定律”等多种功能,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降低了实验成本,增强了实验教学效果。
2016 Vol. 38 (1): 69- [摘要] ( 105 ) [HTML 1KB] [PDF 0KB] ( 165 )
72 陈 方,颜 成
NOx 溶于水实验装置的新设计及实验改进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是高中化学1 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基于绿色环保理念,新设计了2 种在中学易于开展的氮 氧化物溶于水的新实验探究装置,并分析说明了实验设计原理、装置改进及操作过程、改进的优点和注意事项。
2016 Vol. 38 (1): 72- [摘要] ( 147 ) [HTML 1KB] [PDF 0KB] ( 162 )
74 叶永谦,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
固体与多种液体连续反应制备气体的演示装置设计
:针对启普发生器类装置无法实现一种固体与多种液体反应或者无法在反应前后对固体进行洗涤的问题,利用带n 形弯管的改进型恒压漏斗、三角漏斗等仪器设计出可实现固体与多种液体连续反应制备气体的演示装置。对如何使用该演示 装置进行了说明,同时以铝与冷水反应为例作进一步分析。该演示装置可以实现对固体的洗涤,还可以对气体进行收集、检验 和实现尾气处理,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绿色环保。
2016 Vol. 38 (1): 74- [摘要] ( 108 ) [HTML 1KB] [PDF 0KB] ( 179 )
77 汤 伟,张茹英
2015 年安徽中考化学实验题分析与思考
分析了2015 年安徽中考化学实验试题,归纳试题的特点是:强调基础,注重创新与应用;以人为本,渗透安全教育; 设计实验,考查科学探究能力。结合试题,对上述特点做了分析说明,由此对现有的化学实验教学作了思考,提出了化学实验教 学应该转变的一些理念和观点。
2016 Vol. 38 (1): 77- [摘要] ( 184 ) [HTML 1KB] [PDF 0KB] ( 151 )
81 张 晋
高考电化学试题的命题解读和教学策略浅析
基于高中生电化学认识模型,解读了高考电化学试题特点,并分析其命题趋向,提出“建立解决高考电化学试题的 系统的审题、解题模式”、“利用真实情景讨论知识”、“加强问题驱动、任务解决的复习课教学”的教学策略,以期帮助学生优 化知识结构,形成解决电化学问题的系统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6 Vol. 38 (1): 81- [摘要] ( 164 ) [HTML 1KB] [PDF 0KB] ( 157 )
87 庄晓文,姜建文,桑晓燕
2015 年高考化学全国新课标卷Ⅰ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
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2015 年高考化学全国新课标卷Ⅰ试题为研究对象,采用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型,从 知识种类、知识深度、知识广度、知识分布平衡性4 个维度分析其一致性水平。研究发现,整体而言,2015 年高考化学全国新 课标卷Ⅰ试题与课程标准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水平, 但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在知识深度、知识广度层面尚存在提高 空间。
2016 Vol. 38 (1): 87- [摘要] ( 133 ) [HTML 1KB] [PDF 0KB] ( 162 )
93 钟汝永,毕应富,万章晶
对“浅谈化学作业的二次开发”中一道例题的商榷
对本刊一道有关“OH- 使Mg2+、Al3+ 同时沉淀”的图像题提出商榷。通过溶度积常数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认为 Mg2+、Al3+ 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不是同时开始也不是同时完成,而是分步进行,“原题”和“开发题”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分析了 用分步沉淀法分离Mg2+、Al3+ 的可行性,对“开发题”提出了修改替换建议。
2016 Vol. 38 (1): 93- [摘要] ( 96 ) [HTML 1KB] [PDF 0KB] ( 161 )
95 林瑞蔡
刍议氨水溶液的溶质
氨水溶液的溶质是什么?针对这一困扰中学教师和学生的问题,从中学教学中常见的四种观点——氨气的含量高、 NH3·H2O 的稳定性差、历史原因和中学规定进行原因分析,并综合溶质的定义、水合分子、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 度关系、氨水的配制等不同理论知识对氨水溶液的溶质本质进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氨水溶液的溶质为NH3,同时建议可以 将溶液中存在的NH3·H2O、NH3·2H2O、2NH3·H2O 等物种合称为水合氨分子,用NH3(aq) 表示。
2016 Vol. 38 (1): 95- [摘要] ( 89 ) [HTML 1KB] [PDF 0KB] ( 155 )
化学教学
 

编辑部公告

 
· 《化学教学》入选最新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 关于投稿系统使用中浏览器兼容问题的说明
· 《化学教学》开通微信啦!
· 欢迎订阅2025年《化学教学》
· 关于“加拿大化学课程资源介绍及启示”一文的通告
· 编辑部暑假期间工作安排
· 作者看校样操作说明
· 网上采编系统作者使用手册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友 情 链 接

 
· 化学教学-中国知网
· 中国知网
· 化学教学-龙源期刊网
·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化学教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