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了现代推理的多种类型、化学科学中推理的主要题材。讨论了化学推理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特点、化学范畴有没有“证据推理”、化学概念与化学推理的关系,以及化学推理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与教学改革的推陈出新,发展教师“适应性专长”成为教育领域新议题。界定新手教师适应教育教学环境变化的本领为“适应性倾向”。采用视频刺激回忆访谈方法获取新手化学教师教学适应性倾向的表现,并基于扎根理论形成新手教师适应性行为及理由代码,整合生成适应性单元。从概念性理解、新情境中的适应性改变以及学习的倾向三个维度对适应性单元进行统计和案例分析,总结提炼新手化学教师教学适应性倾向特征,厘清新手教师教学适应性倾向发展的“三大逻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等方面为新手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建议。
“学科提炼”是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新增的栏目,通过分析发现该栏目具有“标题醒目、位置特殊、凝练准确”的设计特色和”聚焦核心知识、注重结构化和显性化表征、重视学习进阶设计以及建构大概念”的内容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栏目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价值,并提出了栏目使用建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于2020年编写出版的选择性必修课程“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科书,用化学大概念统领物质结构和性质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入物质结构研究方法与价值的教育,明晰地呈现应该“教什么”。教科书教学内容的组织编排、教学结构的设计和学习内容呈现方式,能帮助教师明确该“怎么教”。教科书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学业质量”和“学业要求”,设计多样的“教-学-评”活动,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科书很好地发挥了对教与学的引领作用。
以“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为例,提出目标导向素养,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学价值三维分析视角,以化学史为真实情境,聚焦学科思维方式,凸显知识多重育人价值,促进知识结构化的教学设计思路和实践操作案例。
利用“智学软件”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收集、整理、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情况,对学生进行快速、科学的分层,探究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新样态。构建分层操作路径框架,从分层教学的分层依据、分层课堂、分层作业和分层评价四个方面开展实践研究,突破传统分层教学数据不充分、准备耗时长、评价不及时等问题。将分层教学对“人”的发展的有利作用和互联网驱动下“分”的智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育人优势,通过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指向学科基础性的思维方法,实践中对其内涵及培育过程的认识依然存在模糊性。从微观层面界说“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概念内涵,以“葡萄糖”的教学为例,通过科学探究、证据推理引导学生自主得出葡萄糖的结构、性质及用途,建立葡萄糖分子结构的探究模型,从而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
简要介绍“图创”教学原理,并以“原电池工作原理”为例,探讨了图创教学的思路和方法。认为图创教学可分为组装、融合与发展三个阶段,经由具象到抽象再到具象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使学习者深入其中,做到人图合一,从而实现事理与情理兼顾、学科价值与个人意愿兼容、事理逻辑与个人习惯兼修,化学学科才能超脱工具而深层次地影响人们的观念和决策。
关注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显著特征之一。分析当今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现状,论证解决问题能力产生与发展的教学逻辑,阐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几点思考,提出如何优化情境创设、强化主动参与、构建认知模型等教学建议。
以“科学家首次通过视频捕捉到原子的形成和化学键的断裂”作为真实情境,解构其中蕴含的化学键等学科难点问题,设计成能力不断进阶的四个挑战性学习任务。通过建立数据、图像与核心知识的有效关联,进行证据推理,形成对原子间相互作用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认识,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借助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手段,分别设计CO2 、SO2与H2O反应相关的四个实验。利用四重表征分析比较CO2 、SO2与H2O反应的实验过程,从宏微结合的视角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丰富了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案例,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参考。
针对教材实验存在的一些问题,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装置的改进探索,有助于学生加深了解一氧化碳的制取、验纯、干燥、收集及排出方法等知识。通过改进可以直观判断装置中的空气是否排尽,并对实验尾气进行检验和回收。改进后的实验药品用量少、效果好、安全性高,既环保又节能,并推广为学生分组实验。
应用连体五通阀、活塞可固定式螺口注射器和注射器针头等材料对中学化学教材所涉及的常见气体制备和性质实验的反应装置进行改进。新改进的装置集制备、性质、除杂、尾气处理等功能于一体,还可以半自动化地完成一定体积气体的收集以及一些较为精准的气体定量实验,适合开展学生实验,且有效克服现有一体化实验装置在便捷性、通用性和功能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的改进提供了新参考。
针对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钠与水反应实验”存在的不足,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实践摸索,新设计 一套由透明玻璃瓶、截短的直形安全漏斗、T形管等组成的实验装置。 该装置可供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具有操作简便、现象丰富、安全性高等特点。
以“溴和碘的提取”教学单元为例,基于真实情境设计多种类型的开放性、实践性的新型作业,如实验操作、文献阅读、调查走访和研究报告撰写等,探究其在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中的价值,旨在从多角度培养学生多层次的综合能力。
聚焦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等考查内容和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等考查要求,评析江苏省2021年高考化学卷“考什么”“怎么考”。对照学业质量水平的质量描述,评析学业质量水平的考查层次;基于高考引导教学的功能,结合典型问题分析,提出强化知识理解、提升信息素养、学会证据推理、建构思维模型等高三化学教学策略。
从试题容量、呈现方式、试题情境、学科知识、学习水平、思想方法等角度,对2001至 2020年全国高考1卷涉及“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试题特征进行演进分析,发现高考试题要求学生展现以问题情境为导向的问题解决能力,并逐年强调学科思想方法的考查,彰显化学平衡思想,体现化学学科价值。
从数学、逻辑学、计量学、物理学和语言习惯五个角度对现行化学教材“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进行分析,对支持该表述的三种主流观点进行剖析,最终对该表述修改为“大量实验证明,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