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3-10
  

  • 全选
    |
    目录
  • 薛俊梅,吴俊明
    化学教学. 2022, 44(3):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实例基础上确定:科学精神养育、化学科学思想方法教学以及化学科学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的丰富,是化学创新思维养育的3个重要环节。对科学精神养育、化学科学思想方法教学、化学创新思维培养做了初步。阐述了化学创新思维过程的一般规律。化学创新思维的培育需要教育教学体系革新。 

  • 沈天宇,任红艳
    化学教学. 2022, 44(3): 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观念即错误概念,为测查学生的错误概念并促进概念转变,可引入驳斥型文本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材料。以“锂电池”主题为例,介绍驳斥型文本的设计框架和思路,并以表征学习时间和概念转变图的形式研究学生学习驳斥型文本的概念转变过程。 

  • 高建伟,吴文中,李君
    化学教学. 2022, 44(3): 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铜粉与Fe(NO 33溶液反应体系中,从热力学上分析,Fe 3+与NO3-(H+)都能氧化单质Cu。 实验已证实反应体系中Fe 3+氧化Cu的行为,并通过设计数字化实验呈现了NO3-(H+)也参与化学过程的事实。研究表明:Cu/Fe(NO 33溶液体系首先发生Fe 3+氧化Cu 的过程,然后NO3-(H+)氧化体系中的Fe 2+ ,且验证了NO 3-的还原产物主要以Fe(NO)2+形式存在。 

  • 陈凯,蒋怡,马宏佳
    化学教学. 2022, 44(3):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大数据挖掘工具对三位优秀化学师范生的网络日志进行文本挖掘,发现他们的教学实践非常关注“学生”视角;在职前阶段受到“指导教师”影响较大;重视发展学科知识,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善于利用来自于培养方案之外的机会实现实践性知识提升。通过对多个案网络日志的反思水平评价可知他们反思水平大多超越了前反思和表面反思,能够达到“教学论视角”的深度反思,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存在的问题,普遍表达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批判性思考;愿意将自己创新的教学设计在实践中尝试,超越自己设计的限制而转向学生视角。 

  • 郭震,邢靓
    化学教学. 2022, 44(3): 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比新旧课程标准“有机合成”的相关内容,解析了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3)》教材“有机合成”主要内容的修订情况。新教材注重从“碳骨架—官能团”基本视角引导学生认识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与合成,从学科本原出发组织教材内容。建议教学中加强有机合成实验装置的直观性,引导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和认识有机反应,构建有机合成的一般认知模型。 

  • 毛东海
    化学教学. 2022, 44(3): 2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化学课堂“有效共识”的基本观点;探讨了“对话机制”在教育经验移植中的意义、价值和系统构建的过程;以化学课堂”有效共识”为例,介绍了”对话机制”的实施过程和管理策略。 最后,提出了下阶段研究工作的重点。

  • 郝蓓,王澍
    化学教学. 2022, 44(3): 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数字电压传感器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探究影响“水果电池”电压的因素: 电极材料、电解质、组合方式及安全性。依据实验结论设计最佳“水果电池”,利用实验结论解释化学史、生活中及未来人类如何对电池构造进行改进与发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 缪徐
    化学教学. 2022, 44(3): 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教学立意、教材整合、活动推进、细节完善等几个方面,赏析了特级教师执教的初中化学示范课“碳酸钠的性质探究”,厘清了一节好课的评价视角和标准,提出了“知识、技能、方法、观念、素养兼顾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的教学评价观。

  • 叶依丛
    化学教学. 2022, 44(3): 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化学反应的调控”是根据化学反应原理指导实践的重要内容,揭示了知识的实践价值。分析并归纳从理论学习到科学实践层面的主要难点,以”合成氨工业条件选择”为例,通过处理合成塔中真实物料数据、合成氨反应机理示意图、铁催化下合成氨反应历程-势能图等一系列真实信息,引导学生从反应限度-速率-技术-效益等综合角度构建真实情境下化工条件的选择与优化的思维模型。 

  • 王春,李艳
    化学教学. 2022, 44(3): 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学科大概念是核心素养楔入具体知识的固定锚点,是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基于“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化学学科大概念,以高中化学“醛酮和糖类”教学单元为载体,从整体教学的主题确定、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框架构建、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等几方面系统阐述学科大概念视角下高中化学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建构与设计。 

  • 王正兵
    化学教学. 2022, 44(3): 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初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尽管比较简单,但记忆性知识多,涉及面广,学生为了学好化学,往往会通过机械背诵的方式加以巩固,一旦学习到繁琐且有深度的知识点时,机械背诵会事倍功半,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针对该问题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在教学中引入口诀辅助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化学知识,推动他们的思维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进一步拓展。

  • 汪雪
    化学教学. 2022, 44(3): 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复习为例,探究真实问题情境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选取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真实问题情境,将化学知识融于其中,把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植入化学课堂教学,相互渗透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课堂始终贯穿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通过联系真实问题情境,解释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宏微观念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刘艳芳,王国勤,杨丽君
    化学教学. 2022, 44(3): 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吸热反应实验产生的氨气和钡离子对环境有污染,为此对实验进行改进。用易得的透明PVC加厚手套作为反应容器,既可测定体系吸热或放热,也可将化学反应与除杂等相整合;温度传感器的使用能即时显示反应温度的变化;以手捏方式混合固体反应物,学生能直观感受反应体系温度的上升与下降;实验现象明显,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具有材料易得、操作简单、药品用量少、现象明显、趣味性强等特点。 

  • 温利权,李悦,刘然,刘红云
    化学教学. 2022, 44(3): 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学化学中常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 3)检验氯离子(CI -)的存在,往往认为硝酸(HNO 3) 的存在能排除其他阴离子的干扰。但当CI-与SO42- 、SO32-共存时,由于Ag2SO 4与Ag2SO 3也是难溶物,硝酸的存在能否排除这两种离子对CI-检验的干扰?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当SO42- 、SO3 2-为0.1mol.L-1时,浓度大于0.3mol.L-1的稀硝酸即能排除SO4 2-的干扰,而迅速排除SO3 2-的干扰则需要加入3mol.L-1以上较浓HNO 3才能达到目的。

  • 侯秀珠,曾新庭,张贤金
    化学教学. 2022, 44(3):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已有的教材演示实验和文献中某些改进实验还存在不足,使学生难以充分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利用手持技术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实验问题进行实证探究,先处理并分析实验数据,再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并提出若干实验注意事项。 

  • 胡孟宇,张云艳,席红霞,张婧
    化学教学. 2022, 44(3): 7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模拟生活中泡茶工艺,泡制白茶、铁观音、普洱茶、碧螺春、正山小种、高山云雾、西湖龙井及云南红茶多种茶叶水。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开发适用于分析茶水中咖啡因浓度的色谱方法,并用以检测上述各种茶水中咖啡因的浓度。结果表明,模拟泡茶a,经1小时浸泡白茶茶水中咖啡因含量较高,接近200mg.L-1,碧螺春其次,而正山小种的含量最低。模拟泡茶b,高山云雾、西湖龙井及云南红茶茶水中咖啡因浓度从一泡到六泡均呈下降趋势,且从一泡到二泡,下降趋势明显。模拟泡茶c,从一泡到六泡,普洱茶茶水中咖啡因的浓度总体上处于下降的趋势。 

  • 吴晗清,李思凡
    化学教学. 2022, 44(3): 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青铜器是我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从化学角度可以将青铜器相关素材划分为五个方面,即青铜器的化学成分、冶炼与铸造、腐蚀与污染、保护与修复、鉴别与仿制。青铜器资源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 徐泓,盛俭发,陈兆先
    化学教学. 2022, 44(3):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卤代烃是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实验备受关注。 通过实验研究和机理探析,指出溴乙烷与AgNO3溶液混合后能很快观察到浑浊现象,其本质并非是Ag+促进了溴乙烷的水解反应,而是NO 3-与溴乙烷直接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硝酸乙酯。 通过教材比较和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反应条件、产率等方面对不同教材中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实验代表物的选取进行了辨析,认为2-溴丙烷更适合作为实验代表物。 

  • 胡佳,王祖浩
    化学教学. 2022, 44(3): 9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新泽西州基于《新一代科学标准》开发了全美首个科学示范课程框架,该课程框架为如何将科学学科大概念融入课程体系建立了范式。分析表明,该课程框架具备的主要特征包括“ 概念理解与实践能力进阶发展”“问题链式引导单元知识与应用整合”“形成性评价与课堂表现性评价融合”三大方面,为我国探索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课程标准、如何设置融入学科大概念的化学课程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也为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