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期刊订阅  |  投稿指南  |  系统使用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化学教学
 
2016年 38卷 7期
刊出日期:2016-07-01

目录
   
目录
3 朱鹏飞,徐 惠
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对化学核心素养构建的启示
进入21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启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建立了各自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依据不同的价值取向,世界上已有的核心素养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型:成功生活取向型、终身学习取向型、个人发展取向型、综合性取向型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向型。分析了核心素养提出的时代背景,梳理和介绍了国内外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内涵,并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对化学核心素养的构建提出了相关看法。
2016 Vol. 38 (7): 3- [摘要] ( 235 ) [HTML 1KB] [PDF 0KB] ( 171 )
8 陆 军
让教学成为研究(下)
教学为什么要研究、教学应该研究什么和教学怎样进行研究是“让教学成为研究”的基本问题,具有促进广大教师形成相应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功能。从“研究”与“教学”关系的角度考察,教学需要研究是因为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研究是促进知识发展的根本力量,同时学习本身也是一种研究;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与“教学价值、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相对应的“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等问题;从广义“研究”的视角考察日常的教学活动,广泛学习、实践反思和主题研究是教师实施教学研究,并逐步走向“让教学成为研究”境界的重要路径。
2016 Vol. 38 (7): 8- [摘要] ( 373 ) [HTML 1KB] [PDF 0KB] ( 141 )
13 刘玉荣,陈昕昕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量化研究
以文献研究为基础,构建了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标准,并运用该分析框架和评价标准对10 节化学优质课从课堂有效提问这一角度进行量化分析,评价其优势及不足,并从中提炼出课堂有效提问的要素。该分析框架和评价标准也可为一线教师自评或他评课堂有效提问的情况提供参考标准,为高效课堂的实施和教师的实践反思提供依据。
2016 Vol. 38 (7): 13- [摘要] ( 150 ) [HTML 1KB] [PDF 0KB] ( 178 )
19 罗 玛,王祖浩
香港初中科学课程的跨学科设计

香港地区的初中科学课程特别强调“跨学科”整合设计,旨在以灵活、开放的课程架构,富有弹性的课程发展模式,实现科学教育的宗旨和学习目标。对香港初中科学科课程文件进行分析,发现其“跨学科”特征具体体现在课程设计、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三个方面。藉此获得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有益启示,以跨学科的课程设计实现均衡发展,强调情意态度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6 Vol. 38 (7): 19- [摘要] ( 149 ) [HTML 1KB] [PDF 0KB] ( 145 )
23 林考星
建构“化学探究性实验”校本课程
为建立相对稳定、适合本校学生认知特点的“化学探究性实验”课程发展模式,设置了相应的校本课程。实施中以“认知学徒制”及学生的建模过程作为课程设计的脉络,以“定性研究”收集到的资料来改进课程。“化学探究性实验”校本课程的建构为化学实验和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可借鉴模式,也对全面落实化学新课程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6 Vol. 38 (7): 23- [摘要] ( 437 ) [HTML 1KB] [PDF 0KB] ( 240 )
27 宋兆爽,武敬泉
基于实验室的高三实验复习
根据北京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分析中学实验教学中需要落实的核心知识、思想和方法,并以此为指导,在高三复习阶段创设真实复杂的实验情境,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该教学策略的方案设计、实施过程与教学反思。
2016 Vol. 38 (7): 27- [摘要] ( 164 ) [HTML 1KB] [PDF 0KB] ( 150 )
31 张 霄,姚梦娟,吴晗清
化学教师构建概念图的分析与启示——以必修1 为例
通过分析五位教师绘制的概念图发现,教师基本不具备概念图(或其他工具)检验自身观念生态发展水平的意识;教师对化学概念缺乏系统性把握;教师的观念生态中存有错念。形成以下启示:合理使用概念图,反思概念间的关联性;斟酌关联词语的应用,增强概念间的互动性;通过修正绘制的概念题,反思概念的意义与价值。
2016 Vol. 38 (7): 31- [摘要] ( 257 ) [HTML 1KB] [PDF 0KB] ( 171 )
35 王 瑶
基于“任务驱动”优化教学设计的课例研究
——以“乙酸乙酯的制取”新授课为例
通过“任务驱动”进行“乙酸乙酯的制取”的教学设计,把任务分解为思考酯化反应的特点、选择酯化反应条件和装置设计系列任务。教学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能基础把主任务分解成适当的任务系列;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也要起好引导和辅助作用。
2016 Vol. 38 (7): 35- [摘要] ( 209 ) [HTML 1KB] [PDF 0KB] ( 148 )
39 曾 涛
基于标准的课堂评价的案例研究
分析了当前课堂评价形式、功能、处理方式均较为单一的现状,在较为全面地介绍美国课堂教学案例“空气的特征”基础上,获取对于我国课堂评价的启示,即发挥课堂评价的诊断改进功能,以任务为核心设计课堂教学评价,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以发现深层次问题。
2016 Vol. 38 (7): 39- [摘要] ( 140 ) [HTML 1KB] [PDF 0KB] ( 171 )
43 张如欣
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专题复习课教学策略
——以“氢氧化钠”为例
全面把握教学目标要求,厘清“复习什么”;运用5 种课堂教学策略,设计好“怎样复习”;加强相关知识之间的比较,寻找物质间的共性及差异,渗透化学学科思想;重视作业设计专题化、体现层次性;不仅能提升复习效果,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2016 Vol. 38 (7): 43- [摘要] ( 153 ) [HTML 1KB] [PDF 0KB] ( 183 )
47 田长明
基于“物质转化观”的元素化合物教学*
——以“奇妙的碘”为例
以“奇妙的碘”为例,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的条件、性质的差异及化学性质的应用四个层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物质转化观”进行了尝试。
2016 Vol. 38 (7): 47- [摘要] ( 120 ) [HTML 1KB] [PDF 0KB] ( 144 )
50 窦 卓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创新装置
对教材中电解饱和食盐水装置进行改进,设计价格低廉的仪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检验气体方法更绿色环保、实验更容易成功。将阳离子交换膜引进高中课堂,使定性实验提升到定量实验,电解后生成的H2、Cl2 吸附在电极上,构成氢、氯燃料电池,启动二极管发光。该装置还能用于电解其他溶液。
2016 Vol. 38 (7): 50- [摘要] ( 211 ) [HTML 1KB] [PDF 0KB] ( 166 )
54 王建芬,齐俊林
激光笔照射引发铁与硫反应的实验设计
铁与硫反应实验尽管现象明显,但其副产物二氧化硫对环境污染严重。对铁与硫反应作了实验探究。用吸滤瓶和燃烧匙作反应容器,用大功率蓝色激光笔照射燃烧匙内火柴头粉末引发铁粉与硫粉的混合物发生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副产物二氧化硫,以及支管上的气球自动调节反应器内压强等,巧妙构建了一个全闭的实验体系,将一个污染严重的实验变成了环保型实验。
2016 Vol. 38 (7): 54- [摘要] ( 182 ) [HTML 1KB] [PDF 0KB] ( 135 )
57 叶佩佩,丁 伟
一种重力电池的实验设计
重力电池是一种形式介于单液电池和双液电池之间的电池。它利用不同溶液密度的不同使溶液分层,电池两极分别位于上下两层液体中,具有内阻小、电流大并且稳定的特点。设计并制作了重力电池,结合实验介绍了重力电池的原理及发展简况。
2016 Vol. 38 (7): 57- [摘要] ( 192 ) [HTML 1KB] [PDF 0KB] ( 142 )
60 叶永谦,张贤金,吴新建
铜与浓、稀硝酸连续反应演示实验的再改进
针对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演示实验存在现象不够明显、装置过于复杂等不足,从药品和仪器的选择两方面进行探索,设计了一套可用于铜与浓、稀硝酸连续反应的演示装置,并介绍了实验的步骤和现象。该演示装置具有构思巧妙、简约明了、安全环保等特点。
2016 Vol. 38 (7): 60- [摘要] ( 212 ) [HTML 1KB] [PDF 0KB] ( 155 )
62 王荣桥
谈探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的五个误区
以案例形式剖析了探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存在的认识误区,指出了问题所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改进措施,避免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步入实验误区。倡导重视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帮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和巩固知识。
2016 Vol. 38 (7): 62- [摘要] ( 186 ) [HTML 1KB] [PDF 0KB] ( 146 )
65 洪碧瑜
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可行性的实验探究
从不同浓度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获取实证数据,结合手持技术对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测定,以优化稀盐酸浓度的视角,从二氧化碳收集数量、速率、收集率及所达到的浓度等方面,探讨了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可行性。
2016 Vol. 38 (7): 65- [摘要] ( 170 ) [HTML 1KB] [PDF 0KB] ( 154 )
68 乔金锁,刘延华,范亚洁
探究真假樟脑丸的鉴别
利用樟脑(2- 莰酮)、萘和对二氯苯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不同,对目前超市常见的海狮牌芳香樟脑丸、开利牌防蛀防霉球剂及红莲牌芳香樟脑丸分别进行了主要成分鉴别的探究,结果显示海狮牌芳香樟脑丸是真樟脑丸,其余是假樟脑丸,假樟脑丸有毒。
2016 Vol. 38 (7): 68- [摘要] ( 209 ) [HTML 1KB] [PDF 0KB] ( 136 )
71 邹国华
试题改编为作业的策略
目前作业试题化的现象普遍存在。试题与作业的功能、形式及内容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差异,简单用试题充当作业,很难落实作业应有的功能。教学中可以通过调整试题内容、变换试题形式、增加变式等途径将试题改编为作业,发挥作业的功能。  
2016 Vol. 38 (7): 71- [摘要] ( 122 ) [HTML 1KB] [PDF 0KB] ( 153 )
75 吴翀云
浅析常见几类有机推断题的思维盲点及突破策略
有机推断题作为有机知识考查的载体,已成为每年高考及各地考试必考的成熟题型。从近几年高考题或模拟题中的典型素材出发,对有机推断的题型做了适当的归类和总结,试图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途径和一般方法。同时,指出并解剖了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思维误区与盲点,有助于解题中避免陷入僵化的思维定势,提高解题效率。
2016 Vol. 38 (7): 75- [摘要] ( 150 ) [HTML 1KB] [PDF 0KB] ( 143 )
79 董 顺
直接法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离子间有竞争的反应,方程式往往与量有关。总结了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种程序化方法——直接法。介绍了直接法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及其应用案例。该方法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模式固定,易于操作,准确度高。
2016 Vol. 38 (7): 79- [摘要] ( 196 ) [HTML 1KB] [PDF 0KB] ( 143 )
82 韩江涛,杨 云
中学化学热重曲线类试题文献分析及建议
从文献研究入手,基于有关中学化学热重曲线试题及研究的28 篇文献,从试题考查思维方法、反应类型、实验气氛、解题思路等4 个方面研究了热重曲线试题的现状和特征,指出失重方式不同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所在,并从解读教材实验、重视识图作图、建立解题模式等方面给出适当的指导对策和建议。
2016 Vol. 38 (7): 82- [摘要] ( 145 ) [HTML 1KB] [PDF 0KB] ( 149 )
87 房 宏
化学教学中“难、繁、偏、旧”现象与成因 ——基于对一份高三化学调研测试卷的分析
研读了某地两校2016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调研测试卷,评析试题的命题以及学生的答题情况,认为某些一线教师在贯彻新课标等方面尚有差距,具体表现在对化学教学内容的“难、繁、偏、旧”的失控。究其表现与成因,可简明归纳为因“繁”而“难”、因“旧”而“偏”、求“异”而“误”等几种情况。
2016 Vol. 38 (7): 87- [摘要] ( 179 ) [HTML 1KB] [PDF 0KB] ( 138 )
90 宋晶晶,陈 波
挽救生命的奇迹:DNA 修复机制的发现及研究历程
介绍了2015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DNA 修复机制的研究历程,包括其修复机理和修复途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DNA 修复机制所展现的治癌新契机,给生物医学领域带来的新的发展方向,为人类的抗癌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2016 Vol. 38 (7): 90- [摘要] ( 126 ) [HTML 1KB] [PDF 0KB] ( 140 )
化学教学
 

编辑部公告

 
· 《化学教学》入选最新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 欢迎订阅2024年《化学教学》
· 关于投稿系统使用中浏览器兼容问题的说明
· 关于“微粒运动实验的新设计”一文的通告
· 《化学教学》开通微信啦!
· 编辑部暑假期间工作安排
· 作者看校样操作说明
· 网上采编系统作者使用手册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友 情 链 接

 
· 化学教学-中国知网
· 中国知网
· 化学教学-龙源期刊网
·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化学教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