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期刊订阅  |  投稿指南  |  系统使用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化学教学
 
2014年 36卷 2期
刊出日期:2014-02-10

专论-教学篇
课改前沿-课程教材
课改前沿-探索实践
课改前沿-科学教育
课改前沿-教学随笔
聚焦课堂-案例研究
聚焦课堂-精品课例
实验研究-创新设计
实验研究-拓展探究
测量评价-考试评析
测量评价-习题研究
测量评价-解题策略
教学参考-化学史话
教学参考-知识拓展
教学参考-问题讨论
   
专论-教学篇
3 吴俊明
进一步研究和搞好练习设计的几点思考
要实现练习教学减负增效,除了要坚持整体规划,系统设计,逐步提高,积极创新之外,当前应心怀精品意识,绝不苟且应付,着重解决好合理定位,跟课文融合;有的放矢,重视练习的“形成”本性;划分层次,逐步“到位”;探索负荷测算方法,实现“减负增效”科学化以及其他一些问题。讨论了学习困难和障碍的主要类型和诊断方法、如何通过各种形成性作业来应对不同的学习困难和障碍;初步讨论了影响试(习)题难度的各种因素。
2014 Vol. 36 (2): 3- [摘要] ( 319 ) [HTML 1KB] [PDF 0KB] ( 243 )
7 靳 莹
超越器物层面 思想创新先行——《化学教学》2013 年实验类论文综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为了推进实验教学的开展和实验教学研究的深化,就《化学教学》2013 年刊登的实验类研究论文加以评析。在对114 篇实验研究及实验教学方面的论文进行内容分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值得关注和商榷的问题:实验仪器的替代问题、实验化学的虚设问题、对仿真实验的定位问题、对实验观念的诠释。指出,以观念为本的实验教学,就是尊重实验、理解实验、善用实验、创新实验,以科学思维为线索,超越器物革新的物化水平,真正实现物我互化的教学境界。
2014 Vol. 36 (2): 7- [摘要] ( 312 ) [HTML 1KB] [PDF 0KB] ( 243 )
课改前沿-课程教材
11 张贤金,吴新建
“测定NaOH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实验”的教材比较研究
三种版本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反应原理》在“测定NaOH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实验”的设计上有明显的差异。基于教材比较的视角,对这些差异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引发系列疑问,对这些疑问进行讨论,最后得出若干结论和启示。
2014 Vol. 36 (2): 11- [摘要] ( 464 ) [HTML 1KB] [PDF 0KB] ( 235 )
课改前沿-科学教育
14 杨玉琴, 徐良斌
文化视阈下的印度科学课程探微
通过对印度基础教育科学课程及其要素的文化特质的提炼,阐明印度种姓制度、殖民教育的实用主义和当代多元化的文化特征对印度科学课程的影响,提出我国科学课程需要平衡传统与当代的观点。
2014 Vol. 36 (2): 14- [摘要] ( 237 ) [HTML 1KB] [PDF 0KB] ( 262 )
课改前沿-探索实践
17 吴庆生
利用支架协助学生建构化学程序性知识
利用支架建构化学程序性知识,能降低知识难度,让学生顺利地跨越最近发展区,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支架式教学可分为找准最近发展区、精选支点搭建支架、变式巩固和拆除支架四个环节。在支架式教学实践中,要多途径找准最近发展区,灵活地搭建适宜的支架,并注重引导学生回归自行搭建支架。
2014 Vol. 36 (2): 17- [摘要] ( 279 ) [HTML 1KB] [PDF 0KB] ( 225 )
20 林志杰
高三化学复习中“学生讲题”模式的实践——以工艺流程题复习为例
结合实践,探研了在高三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如何利用“学生讲题”模式高效突破复习瓶颈,并以工艺流程题为案例,阐述了该模式的流程、价值和教师的作用。
2014 Vol. 36 (2): 20- [摘要] ( 351 ) [HTML 1KB] [PDF 0KB] ( 247 )
24 何 翔
有效的学生活动设计初探——以“盐类的水解”为例
针对化学教学调研中学生活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有效学生活动设计的教学效能、本质特点等。以“盐类的水解”为例,简述了教学目标和有效学生活动设计的方法。
2014 Vol. 36 (2): 24- [摘要] ( 253 ) [HTML 1KB] [PDF 0KB] ( 252 )
课改前沿-教学随笔
27 杜德生
刍议课堂教学中某些问题的处理
初中化学教学是中学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正确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导,对学生终身学习化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指出和分析了近几年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2014 Vol. 36 (2): 27- [摘要] ( 249 ) [HTML 1KB] [PDF 0KB] ( 248 )
聚焦课堂-案例研究
31 徐 惠 , 朱鹏飞
“探秘生活中常见荧光物质与荧光现象”活动案例
介绍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展对“荧光现象”探秘的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包括文献研究荧光现象发生的机理;寻找生活中常见的荧光物质:叶绿素a、原卟啉IX、维生素B2、奎宁、荧光增白剂、罗丹明B 等;利用这些物质完成趣味荧光实验;调查荧光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最终在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准确评价荧光现象的意义。
2014 Vol. 36 (2): 31- [摘要] ( 420 ) [HTML 1KB] [PDF 0KB] ( 232 )
34 钱 胜
例谈应防止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绝对化”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教学的阶段性等诸多原因,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某些结论性知识只具有相对的正确性,教学中不宜把这些问题讲解得过死而导致“绝对化”。笔者通过自己对一些外国教材的了解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实验和概念原理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为例强调初中化学教学不宜“绝对化”,否则会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陷入非此及彼的思维误区。教学中某些“绝对化”的做法是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的,应当引起关注,从而把握好教学的度,避免教学中的“绝对化”。
2014 Vol. 36 (2): 34- [摘要] ( 265 ) [HTML 1KB] [PDF 0KB] ( 239 )
聚焦课堂-精品课例
37 周志源,陈建安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探究” 实验教学设计
围绕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因素设计探究实验,重点探究氧气浓度、接触面积对铁燃烧的影响,同时探究铁丝燃烧过程中产生火星四射现象与铁丝中含碳量的关系。
2014 Vol. 36 (2): 37- [摘要] ( 236 ) [HTML 1KB] [PDF 0KB] ( 239 )
实验研究-创新设计
40 褚衍伟
CO2 与NaOH 溶液反应实验的趣味化设计
改进了CO2 与NaOH 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当CO2 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时,可使瓶中压强减小,导致水的沸点降低,从而使接近沸腾温度的热水沸腾起来,现象生动有趣,有力地说明了CO2 与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
2014 Vol. 36 (2): 40- [摘要] ( 298 ) [HTML 1KB] [PDF 0KB] ( 228 )
41 郎庆利,王培明,齐俊林
铁与氯气反应实验的环保型设计
铁在氯气里燃烧实验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但进行演示时,逸出的氯气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教学环境,影响师生健康。为此,利用蒸馏瓶作为反应器设计出了环保型实验装置,完全消除了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教学效果良好。不仅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014 Vol. 36 (2): 41- [摘要] ( 255 ) [HTML 1KB] [PDF 0KB] ( 228 )
42 彭 威,肖小明
四种弱酸性物质酸性强弱比较实验的设计与改进
针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有关的实验方案未作具体介绍,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化学原理,设计实验证明了乙酸、碳酸、苯酚和碳酸氢盐四种弱酸性物质酸性的强弱。改进的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这几种弱酸之间的相对强弱,也可供教师进行相关教学时参考。
2014 Vol. 36 (2): 42- [摘要] ( 245 ) [HTML 1KB] [PDF 0KB] ( 208 )
44 潘祥泰
NO 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铜与硝酸的反应以及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实验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经探索对课本上铜与稀硝酸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实现了在无氧条件下制备NO 并验证其化学性质;实验改进后,现象更直观、明显,且安全可靠、符合环保理念。
2014 Vol. 36 (2): 44- [摘要] ( 268 ) [HTML 1KB] [PDF 0KB] ( 233 )
45 李小红
关于铝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的再探索
铝在空气中易氧化形成表面氧化膜,影响铝在空气中加热实验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改变实验条件的探究,得出了4 种可行的改进实验的方法。改进实验可明显观察到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并发出耀眼白光的现象,增强了实验的效果,有利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4 Vol. 36 (2): 45- [摘要] ( 263 ) [HTML 1KB] [PDF 0KB] ( 222 )
实验研究-拓展探究
47 段霞霞
重铬酸钾酸性溶液与乙醇反应的实验探究
针对中学化学教材中缺乏明确的浓度条件,对重铬酸钾不同浓度的酸性溶液与乙醇反应的实验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一般演示实验,可选取90% 的硫酸和2% 的重铬酸钾溶液,以体积比为1:1 配比所得重铬酸钾酸性溶液,实验效果最为明显,更适合学生观察探究。
2014 Vol. 36 (2): 47- [摘要] ( 326 ) [HTML 1KB] [PDF 0KB] ( 228 )
49 李红萍,丁 伟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条件探究
探究了影响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两个主要因素: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反应物的滴加顺序,最终总结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适宜实验条件。同时分析讨论了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意外现象。
2014 Vol. 36 (2): 49- [摘要] ( 276 ) [HTML 1KB] [PDF 0KB] ( 260 )
测量评价-习题研究
51 许志勤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衔接与作业设计
从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看,初、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不会产生衔接问题,所谓衔接困难其实是教学困难,其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搞好高中化学《必修1》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了包含多种作业的学案来配合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
2014 Vol. 36 (2): 51- [摘要] ( 251 ) [HTML 1KB] [PDF 0KB] ( 230 )
55 陈景娟
例谈随机通达教学法在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的应用
将随机通达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期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从不同侧面、层次及不同情景进行剖析,使学生对内容获得深入的理解,从初级学习发展到高级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 Vol. 36 (2): 55- [摘要] ( 340 ) [HTML 1KB] [PDF 0KB] ( 236 )
58 符 昕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命题策略
以2011 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卷实验探究题的命制为例,从选题理由、方案示例、自我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命题思考过程,并对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命题策略进行了探讨。
2014 Vol. 36 (2): 58- [摘要] ( 255 ) [HTML 1KB] [PDF 0KB] ( 235 )
61 霍本斌
以α-H 性质为背景信息的高考有机试题研究
对与α-H 性质有关的化学反应进行了归纳,对相关反应原理进行了剖析,并对近几年的一些高考试题进行了解析,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信息解读、破解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4 Vol. 36 (2): 61- [摘要] ( 269 ) [HTML 1KB] [PDF 0KB] ( 233 )
测量评价-解题策略
65 金培勤
浅谈某些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判断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熟悉常见氧化剂和某些变价元素的常见价态,通过实例分析变价元素在歧化反应、归中反应中产物判断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多种变价元素化合价变化时,则遵循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和“上下楼梯考虑法”,以横坐标表示物质类别,纵坐标表示化合价的变化,通过分析几个典型代表物间的转化,阐述产物判断的方法。
2014 Vol. 36 (2): 65- [摘要] ( 262 ) [HTML 1KB] [PDF 0KB] ( 215 )
测量评价-考试评析
67 吴巧玲
从上海高考试题谈高三有机化学复习
针对高中有机化学学习时间短、与无机部分缺乏联系、高考试题综合性高、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的特点,总结多年的高三复习经验,提出有机化学复习应该将有机题的训练贯穿高三始终,通过专题复习进行难点突破,从而达到逐渐提升能力的复习目的。
2014 Vol. 36 (2): 67- [摘要] ( 227 ) [HTML 1KB] [PDF 0KB] ( 226 )
71 王永森
浅谈格氏反应与高考命题
以中学化学的视角介绍了格氏试剂和格氏反应。从格氏试剂法合成醇、化学学科思想和理念以及化学学习潜能三个维度
格氏试剂法合成醇的命题价值进行了分析,解析了部分相关的高考化学试题和竞赛试题。
2014 Vol. 36 (2): 71- [摘要] ( 270 ) [HTML 1KB] [PDF 0KB] ( 243 )
教学参考-问题讨论
74 乐 瑜
对应用勒夏特列原理的思考
从2013 年上海一道高考题引出对勒夏特列原理的思考,对多数教师总结的“减弱而不抵消”的提法提出质疑,并针对勒夏特列原理只是定性判断平衡转化量提出用化学平衡常数来弥补它的不足。
2014 Vol. 36 (2): 74- [摘要] ( 327 ) [HTML 1KB] [PDF 0KB] ( 221 )
教学参考-化学史话
75 袁振东,杜卫民,王晓瑾
原子- 分子论发展史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收集有关原子- 分子论发展史资料基础上,针对初中化学关于原子- 分子论发展史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建议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分析对比相关史料,客观、准确地描述从原子论到分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了解原子和分子如何从假说到客观实在,知道原子和分子中文译名的由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014 Vol. 36 (2): 75- [摘要] ( 434 ) [HTML 1KB] [PDF 0KB] ( 226 )
教学参考-知识拓展
78  张 丽,王明召
笼状化合物环糊精及其包合作用
结合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分子立体结构、分子间作用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官能团、单质碘等知识,介绍环糊精的结构、包合作用的原理以及在药物领域的应用研究实例,供一线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选用。
2014 Vol. 36 (2): 78- [摘要] ( 247 ) [HTML 1KB] [PDF 0KB] ( 227 )
化学教学
 

编辑部公告

 
· 《化学教学》入选最新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 关于投稿系统使用中浏览器兼容问题的说明
· 《化学教学》开通微信啦!
· 欢迎订阅2025年《化学教学》
· 关于“加拿大化学课程资源介绍及启示”一文的通告
· 编辑部暑假期间工作安排
· 作者看校样操作说明
· 网上采编系统作者使用手册
                  更多 
 

下载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投稿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友 情 链 接

 
· 化学教学-中国知网
· 中国知网
· 化学教学-龙源期刊网
·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1《化学教学》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