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9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7-09-04
  

  • 全选
    |
    目录
  • 吴俊明
    化学教学. 2017, 39(9):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界定和解释素质、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观念、品格、能力等概念基础上,阐述对厘定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具体内容的初步思考。以化学学习中涉及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的活动为逻辑起点,按照 6 个厘定准则提出化学学科
    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的系统架构、一般表述和概括表述。 指出学科核心素养不能、也不应该取代“三维目标”。
  • 王云生
    化学教学. 2017, 39(9): 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化学教学要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要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主旨,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如何依据课程标准正确地
    确定课时目标,发挥课时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导向和调控作用;要消除在教学目标确定和表述方面存在的误区和困惑,提高确定
    课时教学目标的自觉性和编写水平。
  • 张丙香 ,毕华林
    化学教学. 2017, 39(9):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高中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核心概念的三重表征心智模型是
    多元的、渐进的、情境相依的,不同年级学生的心智模型的一致性程度不同,影响因素也不同。
  • 陆 军
    化学教学. 2017, 39(9): 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学科核心素养部分的“模型认知”是指“基于模型的认知”,其中的模型包括实物模型和非实物的形式模型两大类,形式模型又包括数学模型、图像模型和语义模型等情况;模型的建构有根据原型进行建模、针对问题解决建模和从理论出发建模等路径。化学教学要引领学生模型认知,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模型意识,体会模型价值,并指导他们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模型表达,以促进学生逐渐将模型认知固化为自己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 张 军
    化学教学. 2017, 39(9): 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近因效应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并从学生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出发,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合理利用近因效应原
    理促进教学,减少近因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课堂安排,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联系生活实际等,以提高
    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 周才萍
    化学教学. 2017, 39(9): 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备课组进行化学微课的设计时需遵循系统性、一致性、实用性、全员性等原则出发,从微课设计本身及备课组协
    调作战两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如何精心设计初中化学微课,如何利用化学微课指导学生进行化学预习,如何结合化学微课打造
    高效课堂。
  • 束长剑
    化学教学. 2017, 39(9): 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学生做错的题目通常叫做错题。错题可以用于粗略地诊断学生的学习状况,但简单、机械地重复训练错题,教学效
    果并不理想,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厌学情绪。实际教学中需要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标注、反思答题中的错误,对症
    下药,灵活改变教学设计,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 李 洁 ,张 琴 ,孙宪启
    化学教学. 2017, 39(9): 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问题的提出并引导学生分析确定探究课题,让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自己设计鉴
    别方案、实施实验方案, 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直至得出结论,最后评价别人的探究方案,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形成科学素
    养和实验探究能力。
     
  • 李新义,夏建华,蒋蓓蓓
    化学教学. 2017, 39(9): 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乙烯”为例,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前微课学习的基础上,课堂上利用 AR 技术建构乙烯结构、数字化
    实验引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数据分析功能优化教学决策、促进及时反馈等,做到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创新,促进了
    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 陈 萌
    化学教学. 2017, 39(9): 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化学“三重表征”的构建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具有重大意义。以 TPACK 理论框架为指导,构建基于 TPACK 理论框
    架的化学三重表征教学策略,并结合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初步展示如何利用这些策略帮助学生实现化学“三重表征”
    能力的发展。
  • 范 标
    化学教学. 2017, 39(9): 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知识体系与问题解决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物质性质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问题解决,强化
    知识体系及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在新情境和复杂情境中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王爱富
    化学教学. 2017, 39(9): 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首先要研究并转型课堂教学,基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是撬
    动课堂教学转型的一个支点。以“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教学单元为例,阐述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思想,
    从教学单元的构建、教学目标的规划与学习任务的确定以及单元教学的学习活动的设计等方面, 实践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
    课堂教学。
      
  • 诸佳丹,丁 伟
    化学教学. 2017, 39(9): 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浓硝酸为电解质溶液,以铜、铝为电极,通过导线连接灵敏电流计构成原电池。通过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
    向的变化即电流反转现象,来表征铝的钝化行为。利用该装置考察金属铝在不同浓度硝酸中的钝化情况,探寻引起金属铝发生
    钝化的硝酸浓度的临界值。此外,本实验装置采用塞有棉花的具支 U 形管作为原电池载体,能够有效处理实验产生的有害气
    体,具有绿色环保、操作简单等特点,可用于课堂演示。
        
  • 唐思嘉
    化学教学. 2017, 39(9): 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全新的思考和独特的视角,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教学进行了拓展研究,发现蜡烛从点燃到稳定燃烧时,火焰
    呈现先小→大→再小→再大的变化过程, 蜡烛外焰的锥底部位比外焰顶端部位更具稳定性。 通过多种实验方法观察石蜡蒸气
    以及燃烧的过程, 解决了如何得到“修长”的蜡烛火焰、 如何点燃没有棉线的蜡烛、罩有烧杯的蜡烛火焰一定是从高→低逐个
    熄灭、蜡烛燃烧如何形成深陷的凹槽等问题。
     蜡烛火焰|燃烧原理| 石蜡蒸气| 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 魏 海 ,周 良 ,李德前
    化学教学. 2017, 39(9): 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增强疑难实验的教学效果,研制了一套“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新实验装置。 依据注射器原理,巧妙设计了
    一个全封闭的反应体系,既能方便地加入氧化铁粉末,又能免用一氧化碳来彻底清除反应管中的空气,使氧化铁在充满一氧化
    碳气流的环境中受热,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 吴翀云
    化学教学. 2017, 39(9): 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给定”概念的计算中涉及对新概念和陌生测定程序的理解,需要注意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信息,做出反应的
    速度和正确性都会受到影响。教师运用元理解的监控程序,合理分配注意并实现对理解的监控功能,这样对学生的帮助是“顺
    乎自然”的,也能让学生体验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 汪定用
    化学教学. 2017, 39(9): 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化学前沿学科或生活化的真实信息融合于化学中考综合探究题是中考命题的趋势。 从优化试题设计、 提高考试效
    度和促进后续教学等方面考虑,需要探讨其中的信息边界。综合探究题中的信息边界包含信息的来源边界、信息的呈现边界和
    信息的加工边界等三个部分。
      
  • 蒋新征,张雪泳
    化学教学. 2017, 39(9): 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中学教学中出现的“N 和 Cl 元素非金属性孰强孰弱”的困惑进行了深入思考,诠释了“活泼性”与“非金属性”的
    差异,巧用水解反应原理、电负性及电子效应的相关概念,阐述了 N 与 Cl 非金属性强弱的变化。基于对相关反应历程的探讨,
    揭示了 NCl3、NOCl、NO2Cl 水解反应的机理本质,认为 N 和 Cl 非金属性的强弱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 雷范军 ,钟 珊 ,罗秀玲
    化学教学. 2017, 39(9):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近年高考全国理综卷中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问题的区分度入手,探究高区分度同分异构体的五大类型、解题
    思路、典型例题的具体解答方法。通过对不饱和烃、卤代烃、二取代芳香化合物、烯烃的二取代物、烷烃的二取代物等几类同
    分异构体数目的研究,梳理解答此类问题的重要思路、过程和方法,对中学化学教学和高考复习备考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施志斌
    化学教学. 2017, 39(9): 8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 2016 年北京卷理综第 12 题实验一 b 处现象解析的争议,结合工业实例和实验,从原理上解释 Cl- 与 OH- 的
    放电顺序、b 处是否存在 OH- 放电、为何存在 OH- 放电等问题。根据学生对电化学模型认识的偏差,建议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深
    度学习,促进学生形成真实、科学的认知模型。
  • 江合佩
    化学教学. 2017, 39(9): 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 2017 全国Ⅰ卷化学试题进行了整体评析,认为该试卷贯彻了“一点四面”命题思想,初步体现了“一体四层四翼”
    评价体系,突出了《考试大纲》修订部分,尝试了核心素养考查。以第 13 题为例阐释了其关注跨学科的素养培养;以第 26 题为
    例阐释了其重视实验的体验等特色;得出复习教学应有针对性地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导学增强复习的可操作性,融
    入化学史凸显实效性等启示。
     
  • 李旭娃,党文祥
    化学教学. 2017, 39(9): 9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变化的观点分析了溶解性表的内涵及其应用状况,指出了现用溶解性表使用状况的不合理性。针对使用溶解性
    表的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对溶解性表进行了分级编排和呈现。利用新溶解性表中的结论,分析了教材中存在的以及教学中应
    注意的问题。并对新溶解性表中符号所表达的意义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