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订阅
投稿指南
系统使用
联系我们
English
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8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6-12-01
目录
全选
|
目录
Select
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
——分子机器的发展简史及研究进展
姚旭阳
化学教学. 2016, 38(12): 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分子机器领域的发展简史、研究进展与现状、对未来前景的展望,以及这一研究领域的科学意义和启迪。
Select
中美化学大学先修课程设置衔接功能比较研究
汤小梅
化学教学. 2016, 38(12): 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先修课程是促进高中与大学的衔接,选拔培养卓越人才的教育方式之一。我国先修课程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通过对比中美化学先修课程的理念目标、课程内容、评价方式等,希望借鉴国外经验形成更加适合我国的衔接方式和选材途径。
Select
中学化学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设计分析工具研究
华英利,占小红
化学教学. 2016, 38(12): 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教材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设计的认识和分析,有助于教师利用教材开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通过阐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重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体系,据此建立化学教材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设计分析工具,为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设计优化以及教学提供参考。
Select
高中生有机化学心智模型探析
胡先锦
化学教学. 2016, 38(12): 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高中有机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提出心智模型框架,通过二段式诊断测验和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探查高二、高三物化班学生的有机化学心智模型。研究发现,学生有机化学心智模型整体相似,均以“结构——性质”关系为核心,但是在微观层面,对于模型节点之间的关系表述还存在精确性问题,在心智模型表述的复杂性层面,存在着群体性差异。
Select
化学师范生PCK 现状探查
王 干,张 婉
化学教学. 2016, 38(12): 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大学化学师范四年级本科生和本科化学师范专业毕业3 年内的新手化学教师进行了有关PCK 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化学师范生PCK 中各组成部分呈现不均衡的发展状态,化学师范生PCK 的发展受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化学师范生PCK 的生成路径是内化基础上的转化。
Select
基于常见材料建构并应用化学模型
韩 晓,王朝晖
化学教学. 2016, 38(12): 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用生活中常见的塑料串珠等材料建构了两种化学模型,一种用来表示路易斯理论中的电子式模型,另一种用来表示有机物分子结构模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对模型的理解水平,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和模型认知素养。
Select
变“单纯练习”为“答·品·讲·议”*
——“高考例题”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施
经志俊
化学教学. 2016, 38(12): 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将高考例题进行“单纯练习”的粗放型教学现象,以聚焦知识、明确方向、优化能力、提升素养为教学目标,创建“答·品·讲·议”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与高考例题展开深度对话,充分发掘高考例题蕴藏的教学资源与承载的教学功能。精选江苏2016 年高考典型试题为案例,诠释“答·品·讲·议”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Select
浅析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电解饱和食盐水”微课教学为例
孟 静,洪燕芬
化学教学. 2016, 38(12): 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将微课技术应用于“电解饱和食盐水”教学,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实验现象不易观察等问题,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更加准确、深入。实践证明部分化学实验制作成微课,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效果。
Select
基于三重表征的“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
王宝斌
化学教学. 2016, 38(12): 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一课中,采用了“识、明、破、练、解”策略组织教学:认识化学方程式,明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突破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难点,练习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把握化学学科的思维特点——“三重表征”思维,实现认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Select
“观念建构”视角下的“化学键”教学设计*
杭伟华
化学教学. 2016, 38(12): 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对“化学观念”建构的要求,以人教版《化学2》专题3“化学键”教学为例,探讨了通过“确定教学目标”、“设置驱动性问题”、“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等来完成“观念建构”视角下的化学教学,以达成真正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素养的培养。
Select
利用生活用品制作的多功能实验器具
曾德琨,刘丽君
化学教学. 2016, 38(12): 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推广学生动手实验,例举了用自制的简易实验器具完成核桃壳的干馏、制取氧气并与木炭反应、铁粉和硫粉化合等多个实验,实现了用药量少、现象明显、成功率高、绿色环保等目的;该实验器具的制作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
Select
运用创新技法设计探究硝酸氧化性实验
王绪岩
化学教学. 2016, 38(12): 5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设计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对师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很大。创新技法可以使创新过程少走弯路,为改进实验提供思考的方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创新技法的指导下,运用组合技法和缺点列举技法,设计探究硝酸氧化性实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Select
燃磷法测定氧气含量实验的新改进
王发应,季勇福,周凤顶,李太锐
化学教学. 2016, 38(12): 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磷及其燃烧产物和水化物都有较大毒性,而且最终都可能被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污染。为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污染问题,我们经过实验探究,最终根据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性质,利用过量氢氧化亚铁吸收一定体积空气中氧气的方法对该实验进行改进获得了成功。此改进实验具有装置简化、操作简单、无污染等优点。
Select
实验改进提高初中化学教材实验的教学效果
姚亮发,张贤金,吴新建
化学教学. 2016, 38(12): 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升实验的教学功能,通过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氢气与氧气混合引起爆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三个实验的探究和改进,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和教学效果,且能节约药品,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简易性和探究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Select
焰色反应的实验改进
李健荣
化学教学. 2016, 38(12): 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学化学教材中的焰色反应实验存在操作繁琐、钾元素焰色不明显等缺点。经实验探究对该实验作了改进,发现采用琼脂制备的固体酒精作为火源直接灼烧金属盐的方法,可以排除酒精灯黄色外焰的影响;增大火焰与试样的接触面积,具有良好的焰色反应效果。
Select
碳酸钠及碳酸氢钠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探究
伍 强,罗 姣
化学教学. 2016, 38(12): 6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确定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产物的成分,对反应生成的沉淀物做了定性实验探究,结合化学平衡知识做了理论上的计算。认为碳酸钠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物主要是碳酸亚铁,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eSO4+Na2CO3=FeCO3 ↓+Na2SO4;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物是碳酸亚铁,发生的反应为FeSO4+2NaHCO3=FeCO3 ↓+CO2 ↑+Na2SO4+H2O。指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均生成氢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的观点是错误的。
Select
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酚酞褪色原因的探究
谢 雕,唐娅
化学教学. 2016, 38(12): 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乙酸乙酯制备演示实验中,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观察分层及振荡褪色现象,酚酞褪色的原因多被解释为碳酸钠溶液被蒸出的乙酸中和。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理论探究,发现酯化实验过程中蒸出的乙酸量较少,不足以中和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褪色的原因是酚酞被乙酸乙酯萃取到了酯层中;以多元恒沸混合物的理论数据为依据,进一步改进了酯化反应的实验装置,证明了实验过程中乙酸不会被大量蒸出。
Select
对“铁与盐酸、硫酸溶液的反应”实验药品选择的建议
曾 华,陈 勇,秦泽龙,沈光云
化学教学. 2016, 38(12): 6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铁与非氧化性酸发生反应生成Fe2+,但浅绿色现象在课堂实验中难以快速实现。为解决此问题,在材料的选择上进行了实验探究,并对出现的诸多副反应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用还原性铁粉与8 mol/L 盐酸溶液反应能快速出现浅绿色现象,适宜做课堂教学实验。
Select
关于氢氧化铜及有关反应的实验探究
党文祥,李旭娃
化学教学. 2016, 38(12): 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学化学教材中对Cu2+ 与OH- 反应的生成物的叙述,存在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会对教学产生误导。通过实验探究,揭示了Cu2+ 与OH- 反应的生成物随时间、浓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提出了溶解性表中对生成物相应符号的合理表述。指出了Cu(OH)2 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教材的局限性。建议对Cu(OH)2 的制取从量化着手,才能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并对其量化的具体操作进行了举例说明。
Select
浅谈初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的命制
——以活性氧化锌工业生产过程为例
杨宝权,夏恒勇
化学教学. 2016, 38(12): 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工艺流程题具有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等特点。为兼顾学生学习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命制具有较高效度和信度的工艺流程题,成为教师在中考复习阶段强化训练的重要工作。以活性氧化锌工业生产过程为例,探讨如何从选材、改编、命题等步骤命制工艺流程题,并从合适性、多样性、完整性等角度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试题的效度和信度。
Select
例析高考化学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刘茜茜,杨金才,万娇娇
化学教学. 2016, 38(12): 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考化学燃料电池试题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解质类型的不同,总结归纳出五种不同电解质环境下正极反应式的书写;在电负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直接书写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的新方法——“相对化合价法”,并结合例题介绍了此法在书写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时的具体运用。
Select
图形信息题的解析策略与方法例谈
陈 方
化学教学. 2016, 38(12): 8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阐述了高中生在化学学习中需要形成的信息素养。以高考化学题中的典型图形信息题为例作了分类和解析;对每类题中的信息呈现方式与解析策略方法作了一般性的归纳和总结;指出应注重在识图、析图和用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Select
品味化学电源发展史 螺旋式认识原电池原理
吴文中
化学教学. 2016, 38(12): 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化学电源”发展史为课堂教学素材,遵循课堂教学的科学发展观,从能量与物质变化两个层面品味、解读各时期经典化学电源,分析、比较各时期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和特征,螺旋式认识原电池工作原理,提出突破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教学难点、重点的策略和建议。
Select
对铝和氯化铜反应的异常现象解释的补充与商榷
吴朝辉
化学教学. 2016, 38(12): 9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异常现象解释作了某些补充和更正。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发现:因受Al3+ 和Cu(OH)2反应以及Cu2+ 被Al 置换反应的共同影响,铝和氯化铜溶液反应过程中不会出现蓝色沉淀。因为生成的Cu 与Al 会在体系中形成原电池,使Al 能持续反应,所以固体表面会不断产生气泡。由于Al 和CuCl2 反应生成CuCl 的趋势更大,反应更易发生,所以CuCl 主要来自Al 和CuCl2 的反应。